王振新

作品数:19被引量:7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对苯二甲酸PTA加氢精制精对苯二甲酸催化剂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化工》《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扬子石油化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HAZOP和LOPA在一起事故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炼油与化工》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王振新 
针对某乙二醇装置环氧乙烷精制塔发生的一起事故进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找到该塔存在工艺危害因素和事故隐患,进一步运用保护层分析的方法进行半定量的计算,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确定事故前后的风险度。并提出了采取的保护措...
关键词:环氧乙烷塔 事故分析 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 风险度 
PX氧化反应尾气催化氧化处理系统工艺危害分析和对策措施被引量:2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8年第2期35-38,共4页王振新 
催化氧化技术在工艺废气VOC治理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PTA装置PX氧化反应尾气中VOCs和其它有害物质经过催化氧化处理后,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尾气中夹带的少量PX、醋酸、一氧化碳、氧气,加上辅助燃料甲醇,在高温下通过催化氧化反应器,该系...
关键词:PX氧化 废气治理 催化氧化 工艺安全 
炼化企业储罐事故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炼油与化工》2018年第1期70-72,共3页王振新 
炼油化工企业储运罐区贮存物料多、安全风险大,大多为重大危险源。文中运用储罐事故案例分析和保护层分析方法,来分析事故原因和完善事故防范措施。提出了设置安全仪表系统、增设切断阀,以及防雷防静电设施,可以提升储运罐区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储罐 事故风险 安全 切断阀 
炼化企业装置大检修安全管理探讨被引量:7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年第1期48-50,共3页王振新 
介绍了炼化企业装置大检修主要安全风险,从大检修准备工作、检修过程、停开车过程3个环节,提出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装置大检修 检修作业安全 停开工安全 
沉淀法回收对二甲苯氧化母液中Co、Mn催化剂被引量: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3期97-100,共4页张斌 武文良 曾崇余 丁家海 周晓峰 王振新 
采用化学沉淀法回收对二甲苯(PX)氧化母液中的Co、Mn离子,分别采用草酸溶液和草酸与NaOH混合溶液使Co、Mn离子以草酸盐的形式沉淀分离出来.考察了草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Co、Mn离子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酸法回收时,适...
关键词:沉淀法 回收 PX氧化母液 CO Mn催化剂 
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反应器数学模型及计算被引量:2
《石油化工》2005年第11期1068-1072,共5页周立进 王振新 曾崇余 
在宏观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按气液固三相反应的原理,建立了包括液固传质阻力在内的对苯二甲酸(TA)加氢精制宏观动力学模型,并参考有关传质关联方程,估算了该宏观动力学模型中液固相间的传质系数;按平推流流动模型和绝热反应器简化假设,建...
关键词:对苯二甲酸 加氢精制 动力学 固定床反应器 数学模型 计算 
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反应宏观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12
《石油化工》2005年第3期242-246,共5页周立进 王振新 纪磊 曾崇余 任晓乾 
在1L不锈钢高压搅拌反应釜中,研究了粗对苯二甲酸在进口原颗粒(4~8目)Pd/C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精制反应宏观动力学。在排除液固间传质阻力的前提下,测定了在不同反应温度、氢分压和对苯二甲酸初始含量等条件下的动力学数据,按照气液固...
关键词:对苯二甲酸 加氢精制 宏观动力学 钯/炭催化剂 
氢气分压对对苯二甲酸加氢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合成纤维工业》2004年第5期21-23,共3页王振新 曾崇余 
在实验装置和工业装置上分别考察了氢气分压对对苯二甲酸(TA)加氢反应的影响,实验室研究表明,氢气分压对TA中的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加氢速率有一定影响,氢气分压在0.5-1.5 MPa均能较快使4-CBA还原降到25μg/g以下,在工业装置上要根据...
关键词:氢气分压 对苯二甲酸 加氢反应 对羧基苯甲醛 精对苯二甲酸 
激光粒度仪测定PTA粒径分布被引量:9
《聚酯工业》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王振新 钱彦虎 
介绍了激光粒度仪测定PTA粒径分布的分析方法 ,通过试验确定了分析条件 ,并与筛分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该方法简捷、快速、重现性好 ,适用于PTA产品的粒度分析。
关键词:激光粒度仪 测定方法 PTA 粒径 对苯二甲酸 表面活性剂 
正交试验法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1
《聚酯工业》2004年第3期18-20,共3页沈品德 张卓绝 王振新 
利用L9(3 4)正交表选择进料质量分数 (A) ,反应压力 (B) ,生产负荷 (C)三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 ,A对产品中的 4 CBA含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B ,而C的作用最小。在Pd/C催化剂活性中期 ,TA产品质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的最佳工艺参数的组...
关键词:正交试验法 加氢反应工艺 对苯二甲酸 PTA 对羧基苯甲醛 催化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