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

作品数:8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电视纪录片纪录片创作电视新闻人性视角客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当代中国电视新闻“信息策略”初议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年第5期40-42,共3页刘文 罗振宇 
关键词:电视新闻 信息策略 当代中国 深度报道 传播符号 当代社会 信息结构 声画关系 新闻事实 电视媒体 
人性视角的结构转换──从《两个孤儿的故事》到《人·鬼·人》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年第6期55-57,共3页王纪言 罗振宇 
人性视角的结构转换──从《两个孤儿的故事》到《人·鬼·人》王纪言,罗振宇在第三届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辽宁电视台高国栋创作群体选送的《人·鬼·人》获本届电视节纪录片组社会科学类大奖。时在1995年9月,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
关键词:人性视角 结构转换 电视纪录片 创作群体 叙事结构 日本孤儿 作品 战争题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创作观念 
非群体化传播中的电视新闻个性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年第5期32-35,共4页姚长盛 罗振宇 
非群体化传播中的电视新闻个性姚长盛,罗振宇1996年元旦,中国电视界发生的两件事情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其一,《新闻联播》栏目改版,它标志着传统电视新闻的最后一处阵地也被卷人了改革的潮流之中;其二,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
关键词:电视新闻 非群体化 电视新闻评论 个体差异性 传播中 意识倾向 个性化 《新闻联播》 传播者 电视新闻节目 
从“工具客体”到“责任主体”被引量:6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9-15,共7页胡智锋 罗振宇 
本文试图在一个新的认识基础上,和当代的电视媒介现象展开对话,并尝试针对一些现实的媒介问题重构理解框架。我们认为,从人和媒介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当代电视媒介已经挣脱了"工具客体"的被动地位,而成为具有行为能力的"责任主...
关键词:电视媒介 责任主体 大众媒介 大众报刊 媒介道德 主体性 媒介行为 自我调适 社会责任 客体 
电视纪录片时空结构初探被引量:3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61-66,共6页王纪言 罗振宇 
电视纪录片时空结构初探王纪言,罗振宇安德烈·巴赞一手缔造了“完整电影的神话”。这一“神话”的实现方式是要求电影保持戏剧空间的统一和时间的延续。他写道:“电影的待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
关键词:时空结构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蒙太奇 纪实主义 电视传媒 生活状态 动态空间 作品 故事片 
学院精神与学理路径──理论视野中的“电视批评”被引量:5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胡智锋 罗振宇 
学院精神与学理路径──理论视野中的“电视批评”胡智锋,罗振宇电视是20世纪人类传播实践创造的奇迹。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电视在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备受荣宠;然而,它在人们认识领域内的对应形态—电视学研究却困顿日久,始终...
关键词:电视批评 学院精神 理论视野 电视学 基础理论 学科体系 电视传播 电视作品 研究现状 经验总结 
回眸与前瞻──评四川电视节参评纪录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30-33,共4页王纪言 罗振宇 
回眸与前瞻──评四川电视节参评纪录片主讲王纪言采访罗振宇罗:王老师,您此次从四川电视节奖归来,一定有很多感想。王:是的。迄今为止,四川国际电视节已举办了三届。这三届电视节所进行的“金熊猫”国际电视节目评奖活动,推出了...
关键词:电视节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大江健三郎 残疾人 电视台 作品 电视工作者 四川 人性视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