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藩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回忆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消化生理更多>>
发文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生理学报》《Zoological Research》《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率先发现大脑皮层-丘脑非特异投射区间闭合线路的活动
《生理学报》2015年第1期110-110,共1页范世藩 
大脑皮层-丘脑中部非特异投射区间存在闭合线路,它的活动在人的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人入睡时它不活动,如果它受损,如丘脑中部梗死,人就会昏迷。在国外,这个系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发现,九十年代后才逐步搞清楚[1-3],而在二十世纪五十...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大脑皮层 年代 线路 丘脑 区间 投射 后期 
我国用电生理技术研究中药药理的开端
《生理学报》2015年第1期111-112,共2页范世藩 
电生理技术是了解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开始利用此技术研究一些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的中药的作用机制,虽然年代已久,但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共研究了三种中...
关键词:电生理技术 中药药理 中国科学院 合成化合物 心律失常 有效成分 机制 研究所 
哺乳动物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顶树突电兴奋性问题
《生理学报》2012年第6期707-712,共6页范世藩 
对树突电兴奋性的研究始于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的顶树突。20世纪50年代张香桐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已经清楚,不同神经元的树突,甚至是同一神经元不同树突的电兴奋性是不同的。在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顶树突,源自细胞体的单个或频...
关键词:张香桐 顶树突 电性质 
青岛海洋动物生理实验室的筹建过程和主要工作被引量:1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第1期99-104,141,共6页范世藩 
青岛海洋动物生理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和海洋研究所于1959年按照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的协议建立。从苏联来的科学家从事乌贼大神经生理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则研究对虾大神经和肌肉以及贻贝肌肉生理。这个实验室维持了两年...
关键词:青岛海洋动物生理实验室 中苏科技合作 回忆 
上世纪40年代末到1960年冯德培先生的科学工作——纪念冯德培先生诞辰100周年被引量:1
《生理学报》2007年第6期719-729,共11页范世藩 
2007年2月20日是生理学家、业师冯德培先生诞生100周年,谨将本文献给冯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生理学的前驱们已经在国内作出了杰出的研究工作,如林可胜先生在消化生理,汪敬熙先生在视觉生理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国际上的一流水...
关键词:科学工作 年代 生理学家 消化生理 视觉生理 中国 
怀念刘育民先生
《生理学报》2005年第6期775-775,共1页杨振玉 范世藩 
刘育民先生不幸去世.我们两人或和刘先生相知五十多年,或曾在刘先生门下工作多年,深感刘先生是一位一生都奉献给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刘先生早在学生时代已决定投身于生理学研究,1943年前后,冯德培先生受命于当时在重庆的上海医学院组建...
关键词:刘育 生理学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院 研究所 外周神经 科学家 研究院 物理系 中央 
传导速度特别高的对虾大神经纤维研究工作的由来和发展被引量:1
《自然杂志》1989年第3期167-170,共4页范世藩 
我国生理科学工作者范世藩早在60年代初就已从事对虾大神经纤维生理和结构的研究工作,他和他的同行发现了对虾的超高速神经纤维,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近年来,他在对虾大神经纤维电活动机制的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对虾...
关键词:传导速度 研究工作 有髓鞘纤维 静息电位 生理科学 范世藩 动作电位 跳跃传导 跨膜电位 通透性 
沼虾腹部屈肌肌原纤维肌丝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Zoological Research》1982年第S01期41-42,共2页陈明 周念辉 李爱媛 范世藩 
肌纤维长度改变时,组成肌原纤维的两组直径不同的肌丝各自的长度都不改变以及分离的粗肌丝的长度也都相同是提出骨骼肌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的主要依据。进一步的工作指示,骨骼肌的粗肌丝由三根微丝组成。从一些节肢动物横纹肌得到的结果...
关键词:肌原纤维 电子显微镜观察 粗肌丝 骨骼肌收缩 节肢动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