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焜慈

作品数:46被引量:16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倒刺鲃人工繁殖生物学特性染色体组型斑鳠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Current Zoology》《广东科技》《水产科技》《科学养鱼》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金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兴渔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科巨鲫鱼苗高效培育技术
《科学养鱼》2010年第9期6-7,共2页邬国民 陈焜慈 邹纪兴 
根据多年鱼苗培育的实践经验,先科巨鲫鱼苗培育成活率差者为20%~30%,好者为75%~85%,一般为60%~70%。一、清塘消毒池塘放苗前10~15天,将池水基本排干(留10~15厘米水)。池塘消毒时亩用100~15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毒性一星期失...
关键词:培育技术 鲫鱼 苗高 鱼苗培育 池塘消毒 实践经验 清塘消毒 成活率 
斑鳠血清促性腺激素的季节变化和埋植甲基睾酮对斑鳠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周立斌 刘晓春 马细兰 林浩然 李大疆 陈焜慈 李恒颂 邬国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027456);农业部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采用鲤鱼GtHβ-亚基(cGtHβ)的标准品和抗血清建立了斑鳠异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tH)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并对斑鳠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和GtH分泌的季节变化,以及埋植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斑鳠Gt...
关键词:斑鳠 促性腺激素 季节变化 MT 
大口黑鲈选育效果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8
《水产养殖》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李胜杰 白俊杰 谢骏 陈焜慈 何小燕 汪洪永 崔荫强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2006BAD01A1209);广东省科技兴海(渔)项目(B200701A0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B020708008)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大口黑鲈群体选育子三代,对其选育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经过三代的选育,大口黑鲈2个选育组在体长、体高和体重上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1和2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32%和23....
关键词:大口黑鲈 选育 生长 选育效应 
珠江卷口鱼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变异被引量:27
《动物学报》2007年第5期921-927,共7页赵建 朱新平 陈永乐 刘毅辉 陈焜慈 郑光明 
广东省科技兴渔项目(No.200301C01);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No.2005A20105001)~~
运用传统生物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方法,对珠江水系中栖息于柳江、浔江、西江的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 Myers)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根据高背、平背体型分析了体长/体高比例与地理、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长/体高比例与年龄...
关键词:卷口鱼 种群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池养珠江斑鳠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52-354,共3页朱新平 陈焜慈 谢刚 陈永乐 李新辉 刘毅辉 杜合军 郑光明 
广东省科技兴渔专项资助项目(200301C01)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
关键词:珠江斑鱯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池养倒刺鲃仔幼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54-256,共3页邓国成 谢刚 胡隐昌 李恒颂 陈焜慈 李丛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金资助(2001-01-06)
观察了池养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的生长特点,即仔鱼孵出第1 d生长速度最快,第2~4 d逐渐减慢,第5 d以后又逐渐有所增加.统计分析表明,倒刺鲃幼鱼的体长与日龄呈直线相关(r=0.981),体重与日龄和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r=0.920...
关键词:倒刺鲃 仔鱼 幼鱼 生长特性 
倒刺鲃的人工饲养技术
《渔业科技产业》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谢刚 李丛伟 陈焜慈 胡隐昌 邓国成 
本文简单介绍了倒刺鲃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特点;总结了倒刺鲃鱼苗、鱼种在水泥池或池塘的培育方法;成鲁在池塘或网箱的饲养技术,并介绍了几个成鱼饲养实例。同时初步总结了该鱼在饲养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倒刺鲃 人工饲养技术 生活习性 摄食特点 鱼种培育 饲养技术 饲养过程 
珠江斑鳠的食性被引量:4
《水产学报》2003年第4期301-306,共6页胡隐昌 陈焜慈 李恒颂 邓国成 邬国民 李大疆 
"九五"国家攻关资助项目(96-008-01-08)
根据对珠江斑鳠的资源调查结果,从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出现频率、不同体长斑鳠的食物组成差异、食性的季节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珠江斑鳠食性特点。表明天然水域中斑鳠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其中甲壳类的出...
关键词:珠江斑鱯 食性 饵料 生物种类 出现频率 季节变化 摄食强度 充塞度 
倒刺鲃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的关系被引量:30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谢刚 陈焜慈 胡隐昌 邓国成 李丛伟 
中国水产科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1-01-06)
在一定水温和盐度范围内,进行了温度和盐度对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胚胎发育速度及孵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倒刺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和盐度关系密切。在设置的14个温度梯度范围内(16、17、18、19、20、22、24、26、28、29...
关键词:倒刺鲃 胚胎发育 水温 盐度 孵化率 发育速度 
倒刺鲃的临界水温和临界溶氧量的测定被引量:1
《水产养殖》2003年第3期39-41,共3页胡隐昌 谢刚 陈焜慈 邓国成 李丛伟 
本文测定了倒刺鲃鱼种的临界水温和溶氧量。倒刺可生存的水温范围约是4℃~37℃,开始致死的临界上、下限水温分别为3℃和38℃;鱼开始浮头和窒息时的水溶氧量分别为1.84mg/1和0.96mg/1。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探讨。
关键词:倒刺鲃 临界水温 临界溶氧量 测定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