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

作品数:31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香港金融管理局更多>>
发文主题:金融市场金融业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中心货币发行局制度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港澳参考》《中国MBA》《环球财经》《经营者》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
《经济导报》2009年第27期4-4,共1页任志刚 
大家都可能和金管局一样留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刚过去的上半年许多地区的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表现背道而驰。一方面经济持续收缩,部份地区收缩的幅度更相当显着.但另一方面股票价格却飘升。
关键词:金融市场 全球经济 经济持续 股票价格 收缩 
2009年香港经济前瞻
《经济导报》2009年第1期42-43,共2页任志刚 
香港经济在2003-2007年间高速增长后,在2008年显着放缓。在2008年头两季按年增长7.3%和4.2%后,因为内部需求转弱及出口受压,第三季度按年增长幅度下降到1.7%。以按季环比计算,香港经济在第二季收缩7.4%,第三季则再出现0....
关键词:香港 经济 高速增长 内部需求 增长幅度 全球经济 负增长 出口 环比 
关于内地和香港两个金融体系的关系被引量:2
《中国金融》2007年第13期12-13,共2页任志刚 
香港主权回归之后,我国在“一国两制”制度安排下存在内地和香港两种不同的金融制度,这两种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需要我们多做一些研究。
关键词:香港主权 金融体系 内地 “一国两制” 金融制度 
香港金融自治度比九七前还高
《经济导报》2007年第26期50-52,共3页任志刚 
香港回归后,变化并不是很大。但令我最为高兴的是香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总结香港在货币与金融体系的运作所得的经验,我可以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享有的自治程度比1997年7月1日以前的香港政府所享有的...
关键词:香港金融 自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香港回归 金融体系 香港政府 
利用内地开放机遇巩固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经济导报》2007年第1期13-13,共1页任志刚 
国家推行金融改革开放政策,香港如何继续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抓紧机遇.将会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金融中心地位 改革开放政策 国际金融中心 内地 利用 
香港回归8周年 金融体系稳健发展
《中国金融家》2005年第10期31-32,共2页任志刚 
面向世界,背靠祖国—香港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香港回归祖国后,基本法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香港经济制度的延续性和规范性。回归八年来,香港金融业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肆虐等各种风险的考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愈加稳固...
关键词:香港回归 金融体系 稳健 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中心地位 回归祖国 金融业 面向世界 经济制度 
任志刚:香港作为内地资金融通的平台
《中国货币市场》2005年第9期77-77,共1页任志刚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撰文指出,目前已有相当数目的内地企业在香港集资,相信让内地投资者买卖在本港上市的内地股票的构思并非不无可能:内地企业决定前来香港招股,其中部分原因当然与香港交易所的推广工作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内...
关键词:任志刚 金融业 香港 资本市场 交易价格 
投资外汇基金债券
《环球财经》2005年第6期75-75,共1页任志刚 
重新推出的零售外汇基金债券计划作出了多项改进,为一般投资者提供一项理想的投资选择。
关键词:零售外汇基金债券计划 中国 投资项目 投资者 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 
两地资金为何能顺畅流动
《环球财经》2005年第5期84-84,共1页任志刚 
金融基建是走在时代步伐之前的筹划,不但代表了对未来两地更大资金流量的预期,同时也寄望两地资金流动更加活跃。
关键词:资金流量 金融基建 支票结算 中国 流通方式 
香港:全球第三的含义
《环球财经》2005年第4期73-73,共1页任志刚 
相比其他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特质最为明显。因为香港股市的国际集资额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关键词:含义 全球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股市 特质 集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