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亚庶

作品数:31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孔丛子》《左传》语义场理论词汇三曹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管子学刊》《求索》《中国文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秦时期助丧类词汇与文化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2期61-66,共6页王长华 傅亚庶 
助丧是古代丧葬仪礼中的重要环节,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丧葬习俗,是吊唁者对死者家属表达哀悼、慰问及抚恤的一种方式。助丧活动复杂多样,包括赗、赙、襚、含、赠等多种名目。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历史学、文化学,通过助丧文化类词...
关键词:先秦 助丧文化类词汇 制度化 民俗化 
先秦汉语泛称草类词研究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牟净 傅亚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孔丛子>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12YJA751012);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东北方言的泛义动词研究"(吉教科文合[2016]第194号)
先秦汉语中,泛称草类词与特称某一类或某一种草类词相对,同时在指称上也与"木""禾""菜"相对,为草类植物总名。本文以殷商到战国末的先秦传世文献为对象,总结出此时的泛称草类词主要有"草""莽""卉""芥"四个。对殷商到春秋中期以及春秋中...
关键词:先秦汉语 传世文献 泛称草类词 
关于概念场理论及其正确实践研究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140-144,共5页牟净 傅亚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孔丛子>研究"(12YJA751012);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194号)阶段性成果
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是目前汉语学界语义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其中,概念场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汉语词义分析方法,可以弥补语义场理论无法进行词义/词汇微观描写与解释及研究对象受到时间、地域、"场"限制等缺陷,但目前学界对该理论的...
关键词:概念场理论 语义场理论 应用问题 正确实践 
五祀之井行考——兼论陈立《白虎通疏证》“井行一也”说被引量:2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84-188,共5页李元 傅亚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孔丛子>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12)
"五祀"在传世文献中多有提及,然具体所指聚讼不一。行井之争成为争论焦点。行祀非道祭,乃祭院门内甬道也。行祀于汉代为井祀所取代,究其原因有二:井行一也。井、行在上古音近形似义通;井是行之重点,井祀与行祀目的一致。井为时祭二也。...
关键词:五祀 行祀 井祀 井行一也 井为时祭 
浅谈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47-151,共5页牟净 傅亚庶 
随着国内结构主义语义学的发展,蒋绍愚先生继语义场理论之后又提出了"概念场理论"用以进行汉语的语义研究。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在汉语语义研究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国内学者的实践中出现了较多混淆两者的现象,因此从研究...
关键词:语义场理论 概念场理论 联系 区别 
《孔丛子》宋代刻本考
《兰台世界(下旬)》2015年第11期117-118,共2页林琳 傅亚庶 
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孔丛子>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YJA751012
《孔丛子》传世刻本中最早的是北宋宋咸的《孔丛子注》,该书于嘉祐八年付梓,后来的各种刻本都是在《孔丛子注》的基础上,不断翻刻、删削、补益而完成的。两宋时期,《孔丛子注》在流传中经考证有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等引用本及巾箱本、...
关键词:《孔丛子》 嘉祐本 版本流传 
元刻本《刘子》校理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15-118,共4页关秀娇 傅亚庶 
元代至正二年刻苏应龙所辑《新编类意集解诸子琼林》,节录了《刘子》各章的大段文字。以此本与其他传世本互校,其衍、脱、讹、倒者,有此本不误而其他诸本皆误者,亦有此本误而其他诸本不误者。此元刻为《刘子》自宋刻以下所见到的最早传...
关键词:《刘子》 元刻本 校理 
论《孔丛子》的史料价值被引量:2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傅亚庶 关秀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孔丛子>研究"(编号:12YJA751012)
《孔丛子》成书于魏晋时期,作为孔氏家传文献,该书在叙事说理中,引用了大量的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材料,涉及到《尚书》、《诗经》、《墨子》、《春秋经传》、《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失传的历史文献及相关材料,对于补正...
关键词:《孔丛子》 文献校读 价值 辨伪 
“舟”、“船”在《三曹文集》中的同义情况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46-150,共5页高迪 傅亚庶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当前声像传媒用字用语不规范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1】D424)
《三曹文集》中,"舟"、"船"、"航"、"艨冲"、"舳舻"等五个词在"水上交通工具"这个语义范畴内有同义关系。从使用频率和搭配能力方面考察,"舟"、"船"二词为基本范畴词。这两个词存在历史替换关系。
关键词:  同义词 
中古汉语与三曹作品研究综述
《学术探索》2014年第5期114-117,共4页高迪 傅亚庶 
中古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从词汇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古词汇能够体现出上古词汇演变的情况,也能为近代新词新义的出现提供来源。然而在词汇学领域,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最为薄弱,既没有上古词汇研...
关键词:中古汉语 三曹 词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