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程

作品数:22被引量: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释名地名藏缅语历史地理记忆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宣侠父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涉藏民族工作实践研究——以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为视域的考察
《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刘铁程 谭淇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河湟地区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路径与实践研究”(22lzujbkydx003);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年项目“宣侠父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涉藏民族工作实践研究”。
宣侠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工作实践的先驱之一。1925年,他随国民军进入甘肃,在协助处理拉卜楞事件、帮助藏族民众反抗地方军阀压迫的过程中,对涉藏地方精英黄正清等人给予重要影响,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使其...
关键词:宣侠父 涉藏民族工作 文化观 民族观 国家观 
河湟藏族的人类学关怀与民族志书写——彭毛卓玛著《社会记忆与社区建构——一个城市边缘藏族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评介
《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2-2,229,共2页刘铁程 
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彭毛卓玛博士所著的《社会记忆与社区建构——一个城市边缘藏族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边缘藏族社区文化生长与社区建构的历程。在当今河湟藏族...
关键词:人类学 民族志 村落社区 城市边缘 
从寺院到教堂:录巴寺传教站的诞生叙事及生存策略
《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2期185-198,共14页刘铁程 
19世纪末,基督教宣道会选取甘肃汉藏族群边界为突破口,意图渐进式地向藏区传教。传教士学习本地族群交往中的主客关系互惠模式,通过拓展人际关系网络提高传教效力。藏传佛教寺院达格观1895年成为传教士的避难所,并在1897年为传教士颁发...
关键词:录巴寺 传教士 汉藏边界 诞生叙事 生存策略 
莫克与弭药——《鲁布鲁克东行纪》中的党项史料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91-96,共6页刘铁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藏族民间苯教经书‘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分类整理与研究"(编号:15ZDB115);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点项目"藏族牧区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16LZUJBWZD015)
《鲁布鲁克东行纪》记载的莫克人(Muc/Munc)从牲畜饲养方式和对音角度来看都指向弭药(mi nyag)——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东缘的党项人。本书的相关记述有助于解释史籍中看似矛盾的记载,并更正学界关于早期党项均为住帐篷的牧民而没有农业...
关键词:莫克 弭药 党项 半农半牧 
黑河与曲那(■)——青藏高原古藏缅语地名的底层性和连续性释例被引量:2
《中国藏学》2017年第1期30-38,共9页刘铁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羌语料集释与研究"(12CMZ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今河西之黑河在史料中呈现了藏缅语、汉语、阿尔泰语等语属的地名记录格局。《禹贡》雍州之弱水、黑水同指今黑河,弱为音译(■),黑为意译。卢水胡之卢水兼顾了藏缅语的音与义,指向藏缅语的"黑"。西夏语■((口移)则那)的藏文对应词是■(...
关键词:黑河 底层性 连续性 
甘松芳草的地名记录及汉、藏文化交流被引量:10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4期143-152,共10页刘铁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羌语料集释与研究"(12CMZ008)
甘松是汉、藏药学中的一种药用植物和常用香料,具有浓郁的香气。作为以甘松为代表的芳香植物的产地,以甘松岭为中心,在今甘肃省迭部县、四川省松潘县及九寨沟县等地形成了大量的甘松类古地名,如甘松、甘松郡、甘松县、甘松防、芳州、恒...
关键词:甘松 spang spos(邦贝) 地名 芳香 
吐谷浑的“杭盖”(qangγai)——汉哭山的方位与释名研究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123-127,共5页刘铁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羌语料集释与研究>(批准号:12CMZ008)阶段性成果;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重点项目<青藏高原文明的历史演进和当代发展>(批准号:15LZUJBWZD002)资助
汉哭山即今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以往有研究释此名为"高山反应"引起的情绪波动。河卡山及大河坝河(杭曲)的藏语名称同源,藏文写法很不稳定,存在不少异文材料,显示这个词是藏语记音。汉哭、河卡均为蒙古语族"杭盖"(qangγai)的译音,指...
关键词:汉哭山 河卡山 杭盖(qangγai) 吐谷浑 
白兰新探——族源、地望及其与玛卿邦热的关系被引量:3
《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125-129,共5页刘铁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羌语料集释与研究>(批准号:12CMZ008)阶段性成果;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重点项目<青藏高原文明的历史演进和当代发展>(批准号:15LZUJBWZD002)阶段性成果
白兰羌地望在今果洛藏族自治州所在的黄河上游地区(玛域果洛),族属为藏人中的董氏族(1dong),吐蕃对白兰的称谓"丁零"即"董岭"(ldong gling),为董族地域之意。白兰山即阿尼玛卿山,此山的古名"邦热"与白兰对应,都源自藏缅语表示白色和光...
关键词:白兰 吐谷浑 玛卿邦热(rma CHEN BOM ra) 董族(ldong) p(h)rom 
论洮河古名的藏缅语源与文化观念——“鲁神”的早期地名记录及其与彩陶蛙纹的关系被引量:3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09-115,共7页刘铁程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羌语料集释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CMZ008
洮河之名在秦人的视野中首先出现,衍生出一系列历史地名。藏语称洮河为"碌曲"(鲁曲,贒?翽?),意为鲁神之河,在藏文史籍中也有较长的文献记录。"洮"字上古音拟音可以与其藏语名贒(klu)对音,表明"洮河"之名源于早期的藏缅语。鲁神地名的这...
关键词:洮河 碌曲 鲁神 蛙纹 
昆仑研究的几个维度及其与青藏文化的关系
《青藏高原论坛》2015年第2期9-17,共9页刘铁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羌语料集释与研究"(12CMZ008)阶段性成果;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重点项目"青藏高原文明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发展"(15LZVJBWZD002)阶段性成果
昆仑研究是多学科关注的研究主题,系统总结其学术发展史对于进一步认识昆仑和昆仑文化的研究价值具有启示性。昆仑作为地名是以语言为构筑材料的文化标识,做为早期华夏域外的神秘性存在,特别在战国秦汉以来成为华夏文化和政治建构迭相...
关键词:昆仑 维度 青藏青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