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秉林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交叉角板形控制轧辊板形板带轧制更多>>
发文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宝钢技术》《钢铁研究学报》《冶金设备》《钢铁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对称交叉轧制压力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
《金属成形工艺》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郑光文 郑铁祥 卢秉林 
对冷轧条件下非对称交叉轧制情况下变形区金属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总轧制压力计算公式 ,并用理论与实验两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轧制压力与交叉角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非对称交叉轧制 轧制压力 交叉角 PC轧机 
板形—板厚综合控制方法的探讨被引量:5
《冶金设备》2002年第4期9-11,32,共4页卢秉林 
板形—板厚综合控制图示直观地表明了板形、板厚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利用该图示对板形、板厚综合控制的原则、方法及其控制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综合控制 控制方案 板带轧制 板形控制 板厚控制 
冷轧窄带钢轧机速度的合理配置被引量:1
《轧钢》2001年第5期20-21,共2页卢秉林 
通过对轧机传动力矩的分析 ,找出了压下量、轧制速度和主电机功率间的关系 ,为单机座冷轧带钢轧机合理配置轧机速度 ,提高产量 。
关键词:冷轧带钢轧机 传动力矩 压下量 轧制速度 
轧辊交叉轧制过程中金属流动特性分析被引量:2
《钢铁研究学报》2001年第3期20-23,共4页郑光文 卢秉林 
对常规轧制和交叉轧制时变形区金属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在二辊冷轧机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非对称交叉轧制时 ,前滑值随交叉角增大而增加。为计算连轧秒流量。
关键词:交叉轧制 交叉角 金属流动特性 前滑 板带轧制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分析被引量:1
《轧钢》2000年第3期23-24,共2页卢秉林 郑光文 
分析了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随交叉角的增大而减小 ,并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对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非对称交叉轧制 交叉角 轧制力 
单辊交叉轧制及其等效辊型凸度被引量:1
《钢铁》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卢秉林 郑光文 
与双辊交叉轧机相比,单辊交叉轧机的交叉角调整装置可减少一半,从而简化了轧机结构,节省了设备投资。导出了单辊交叉轧制时的轧辊等效凸度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叉轧制 单辊交叉 等效凸度 轧辊交叉 
一种高精度板带轧机的设想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206-210,共5页卢秉林 郑光文 
轧辊和轧机的弹性变形是影响板带轧制时工作辊缝和平直度及厚度精度的关键因素;轧辊两端设置压下螺丝是产生轧辊弹性弯曲的根源。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压下螺丝从轧辊两端移至辊身中部的高刚度。高精度板带轧机的设想,并对...
关键词:板带轧机 轧机 刚度 平直度 厚度精度 
非对称交叉轧制能耗特性分析被引量:2
《轧钢》1999年第3期29-30,共2页郑光文 卢秉林 
对非对称交叉轧制与常规轧制所需驱动力矩进行了理论分析,将两者所具有的能耗特性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得出在相同轧制条件下,非对称交叉轧制能耗较常规轧制能耗小,并随交叉角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非对称交叉轧制 能耗 轧制 
轧辊交叉方案的探讨被引量:2
《冶金设备》1998年第6期40-41,26,共3页卢秉林 
轧辊交叉轧机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种板形控制技术。轧辊交叉方式对轧机和交叉角调整装置的结构、使用、维护及设备投资具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板形控制 轧辊交叉 对称交叉 轧机 轧制 
轧辊交叉轧制板形控制技术被引量:8
《钢铁研究》1998年第2期17-19,12,共4页卢秉林 
介绍了轧辊交叉轧制的主要型式、工作原理及等效辊型凸度,对轧辊非对称交叉轧机与PC轧机的轧制特性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板形 交叉轧制 辊型凸度 轧制特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