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小立

作品数:34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思想史五四运动傅斯年院系调整英语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广东社会科学》《学术评论》《近代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借势而为: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的公共危机处理——以“英语八五运动”的应对为例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尤小立 
1933年5月,中华书局发起的“英语八五运动”受到著名英语教学专家林语堂的嘲讽和中国世界语者充满民族主义意识的激烈批评,从而引发了一场出版史上的公共危机。本文依据危机管理的经典理论,讨论中华书局化解这场公共危机的方式及其过程...
关键词:中华书局 危机管理 英语八五运动 去政治化 
语言政治和话语权力:1933—1934年围绕“英语八五运动”的文化论争被引量:1
《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2期134-151,M0004,共19页尤小立 
1933年5月,中华书局出于生意考虑,在引进奥格登的“基本英语”后发起“英语八五运动”,却引发了一场文化论争。为了维护世界语,加之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戒备以及民族危机下民族主义意识的增强,世界语者难以接受“基本英语”替代世界语...
关键词:基本英语 世界语 国际辅助语 林语堂 中华书局 英语八五运动 
不在现场的参与:顾颉刚与“五四”的思想关联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39-49,共11页尤小立 
“五四”学生运动期间,顾颉刚为《新潮》杂志撰文,为学生领袖们出谋划策,他成了“五四”不在现场的参与者。这中间,“用学问去改造社会”是其思想的核心。他与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学问”的内涵和观念更新的路径上的分歧,固然反映在...
关键词:顾颉刚 “五四” 学问 家庭改造 傅斯年 罗家伦 
《说儒》中“文士”、“法利赛人”之隐喻及多重意涵
《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3期56-63,158,共9页尤小立 
胡适《说儒》一文除探寻儒之起源外,亦渗透着强烈的思想性和现实关怀。其参照基督教创教史建构孔子为“儒教教主”时涉及的“文士”、“法利赛人”有隐喻学院派学者之意,并借此揭示出知识人、学者的追求与百姓愿望之间的差距,其目的是...
关键词:胡适 说儒 文士 法利赛人 
政治传播学视野下“民主”观念的中国接受——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读后
《学术评论》2019年第2期12-21,共10页尤小立 
中国近代民主的接受过程之所以引起学者持续关注的兴趣,不是因为它已经结束,由此可以盖棺定论,而是因为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当然,史学研究永远面对的是过去,但这个“过去”却出自当代人的叙事,因而不可能不带有当代视角和当代意识。
关键词:近代中国 民主观念 政治传播学 流变 小波 接受过程 史学研究 “过去” 
民初旧派学者提升“史”的努力——以江瑔和刘咸炘的原儒为例
《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122-132,共11页尤小立 
清季民初,诸子学兴起的同时,"史"的地位也被提升。旧派学者如江瑔、刘咸炘等提升"史"的地位是从原儒开始的,其表现便是抑儒而扬道,扬道的同时,"史"亦变得至高无上。他们扬道、"史"的目的是重建一个人文传统,进而影响道德人心,以抵御西...
关键词:民国初年 原儒 互见说 由一而多 舍经言史 
胡适之《说儒》研究史(1934—2014):评述与展望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17年第4期146-156,共11页尤小立 
《说儒》既是胡适最重要的学术著述之一,又体现了1930年代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以及儒学研究史的新走向。自从1934年《说儒》发表以来,相关论争和研究几乎从未停歇,从而成为民国学术史、儒学研究史上的一大公案。有关《说儒》的...
关键词:胡适 《说儒》 儒学 学术史 
期待与失望:胡适与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分歧的再考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7期150-158,共9页尤小立 
"九一八"后,国难当头,加之国民党政府方面的笼络,胡适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出于和平主义的理念,胡适最初的"主和",鼓吹与日本"直接交涉",表面看与汪精卫一致,其实他们之间在外交理念上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就胡适自身言,"战...
关键词:胡适 国民党政府 对日策略 蒋介石 汪精卫 
从国际视野看胡适与傅斯年对日策略的异同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234-242,共9页尤小立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的"主和"与傅斯年"主战"虽是横亘在二人之间的一道心理鸿沟,但"和"与"战"各有其理由,并非像名词显示的那样泾渭分明。在对待国联及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问题上,胡适出于世界主义和国际公义的考量,主张接受;傅斯年则秉...
关键词:胡适 傅斯年 国际道义 世界主义 
院士制度迈出改革第一步
《社会观察》2014年第9期31-32,共2页尤小立 
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其中,有关院士退休制度、规范院士兼职和相关待遇的内容,被媒体解读成是继6月份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对《院士章程》中有关新院士遴选、品行不端院士劝退以及...
关键词:院士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退休制度 中国科学院 科研管理体制 经费分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经费 科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