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才

作品数:18被引量:10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校读《楚辞》出土文献楚辞《天问》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古文字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汉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远游》屈原作补说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21年第4期128-134,共7页张秀华 徐广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考古发现与《楚辞》文化研究”(20YJA751022)。
王逸认为《远游》为屈原所作,后世楚辞学者多从之。清代胡濬源则认为此说非是。近现代学者或从王逸之说,或证成胡氏之说。胡濬源等否定王说的主要根据是认为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不可能有道家神仙思想和黄老学说。近些年来,大量战国秦汉简...
关键词:《远游》 屈原 出土文献 
据古文字材料校读《楚辞》三则被引量:1
《古文字研究》2020年第1期624-628,共5页徐广才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BZW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考古发现与《楚辞》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YJA751022)的阶段性成果
一、《离骚》:夏康娱以自纵王逸注:"夏康,启子太康也。娱,乐也。纵,放也。言太康不遵禹、启之乐,而更作淫声,放纵情欲,以自娱乐。"王逸以"夏康"连言,谓指启子太康。钱杲之等从其说。然楚辞中"康娱"连用共三见,另两处亦见于《离骚》,作"...
关键词:《楚辞》 太康 《离骚》 楚辞 王逸注 启子 古文字材料 连用 
《楚辞》校读四则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3期28-30,共3页徐广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考古发现与《楚辞》新证研究”(编号:13BZW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考古发现与《楚辞》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YJA751022)阶段性成果。
《天问》"眩弟并淫"之"眩",当读为"长",兄也,"眩(长)弟并淫"即兄弟并淫;"到击纣躬"当从一本作"列击纣躬","列"当读为"戾",戾击即劲击、疾击也。《涉江》"虽僻远之何伤"中的"之"非形误字,而是因为音近相通读为"又";《抽思》"览余以其脩姱...
关键词:出土文献 楚辞     
据出土文献校读《楚辞·九章》四则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20年第2期115-121,共7页徐广才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考古发现与《楚辞》新证研究”(13BZW045);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考古发现与《楚辞》文化研究”
根据出土文献用字情况,"憎愠惀之脩美兮"中的"脩"古本当作"攸""■"或"卣",今本作"脩"或"修"乃是后人改动所致;"愿荪美之可完"中的"完"不必从一本作"光",古代元阳二部关系较近;"蹇吾願兮"中的"願"当读为"前",前行之义;"易初本迪"之"本"当...
关键词:出土文献 《楚辞》 校读 
据出土文献校读《天问》三则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5期63-65,共3页徐广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2YJA751067)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BZW045)阶段性成果
《天问》"鲧疾修盈"之"疾"当读为"息",指"子息";"不但还来"之"但"当读为"邅",意思是"转回";"后嗣而逢长"之"逢"当读为"丰","丰大"之义。
关键词:出土文献 天问    
《楚辞》“乱曰”探源被引量:2
《北方论丛》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徐广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751067);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BZW045)
《离骚》《招魂》等结尾处的"乱曰"是《楚辞》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其含义及得名原因,众说纷纭。根据《楚辞》自身发展规律及出土文献材料,"乱"是古代乐歌体制的遗留,指乐歌的最后一章。从训诂学、古文字学角度看,"乱"有"合乐"之义。乐歌...
关键词:楚辞  出土文献 
《天问》新笺三则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第2期50-52,共3页徐广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A751067);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BZW045)阶段性成果
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楚辞是楚辞研究的重要方向。根据出土文献材料,"启棘宾商"之"棘"当读为"陟",义为升、登;"缘鹄饰玉"之"缘"当读为"臇";"何条放致罚"之"条"不应解为"鸣条",而应读为"逐",与"放"同义连用。
关键词:天问 新笺    
勤奋求实 广博卓越——丁广惠先生学术评传
《文化学刊》2013年第2期85-94,共10页徐广才 
丁先生的经历不可谓不坎坷,但在长期的困顿中,他一直保持自己为人与为文的独立与尊严,从未放弃过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丁先生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尽管这分散了他的科研精力,但也成就了他学术研究的广博。
关键词:人生经历 治学精神 学术成就 
据出土简帛解《天问》“死则又育”
《古文字研究》2012年第1期597-602,共6页徐广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金(项目编号:12YJA751067);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学与语言教育研究基地经费资助。
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批战国楚竹简,其中有一篇自名为《凡物流形》①,该篇简文分甲、乙本,甲本共有30支简,相对比较完整,其中第24至25简作:氏(是)古(故)陈为新,人死复为人,水复于天,凡②百勿(物)不死如月:出③恻(则)或(又)内(入),终则或(又)...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 出土简帛 《天问》 《凡物流形》 战国楚竹简 不死 
《楚辞》校笺三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徐广才 张秀华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1552074);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G2010-04)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根据出土古文字材料,认为《离骚》"后悔遁而有他"中的"他"不能解释为"恙",而应该如常训解释为"其他";《九章·惜往日》"佩、好、代"三字当押韵,为之职幽合韵;《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中的"心"从文字演变过程看,与"必"...
关键词:《楚辞》 校笺 古文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