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玉林

作品数:20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蔡智恒网络文学《镜花缘》文学网络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社会科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经济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去蔽与澄明:审美意向性结构的敞开方案——读颜翔林《想象与思辨的互渗——文学与哲学关系之阐释》
《台州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陈楠 敦玉林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24NDQN142YBM);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23GHZ04)。
颜翔林的《想象与思辨的互渗——文学与哲学关系之阐释》延续作者有关“怀疑论美学”的理论思考,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深入地阐释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从发掘“间性”关系、深化审美生存论建构、寻找美学自我话语等角度,诠释文学与...
关键词:《想象与思辨的互渗——文学与哲学关系之阐释》 颜翔林 文学与哲学关系 怀疑论美学 
以博大的情怀关注工农——少君有关作品评介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敦玉林 
旅美网络文学作家少君的一些作品,将工人、农民的生存境遇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在《下岗》、《老布尔什维克》等小说中,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现象和私营企业工人常遭遇的困苦给予了理性考察和艺术再现;另外一些作品如《送煤工》、《...
关键词:关键词 少君 网络文学 工农题材 作品评介 
蔡智恒网络小说的幽默风格续谈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4期59-62,共4页敦玉林 
本文对蔡智恒网格小说幽默风格的表现特征作进一步的讨论。从蔡的文本中可以看到 ,蔡的幽默笔触有对传统表达方式的颠覆 ;有对语词或经典话语的移用、戏仿 ;有的是幽默与哲理性的结合 ;有的借用其他学科知识参与幽默表达 ;以及主题片断...
关键词:蔡智恒 网络小说 幽默 续谈 
邓小平文艺思想与新时期文艺批评
《学海》2004年第5期14-18,共5页敦玉林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发展。在迫切需要促进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良性发展的今天 ,邓小平文艺思想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理论立场 ,对当前文艺批评工作具有直接针对性。今天 ,从“泛政治”的视角 ,重新认识...
关键词:邓小平 文艺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文艺批评标堆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当代语境下的重读被引量:1
《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181-185,共5页敦玉林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相统一 ,这种批评方法 ,不是从政治的、党派的、道德的、抽象的“人”确立作家和文本的艺术价值 ,而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探究作家的艺术成就并评价文本的审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艺批评 审美意识 唯物主义 
原创的美学——评颜翔林的《怀疑论美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48-49,共2页敦玉林 
关键词:颜翔林 《怀疑论美学》 书评 上海人民出版社 理论价值 思维观念 怀疑主义哲学 
《镜花缘》"君子国"里"让"与"争"的道德解析被引量:3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33-35,共3页敦玉林 
"好让不争"是《镜花缘》君子国里极力加以渲染和"雅化"的道德模式,其最核心、最集中的东西是通过一些"交易光景"展现的。通过对书中几处"交易光景"的解析,认为"好让不争"实质上已变成了"因让而争",这样"让"也就被自身所否定,变成了"不...
关键词:《镜花缘》 君子国 好让不争 道德悖论 
全球化与文学的民族性
《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181-183,共3页敦玉林 
“全球化”是经济和技术、信息密切结合之下的客观产物,它不可能对文学的民族性构成根本性的压抑。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学在保持和其他文化与文学对话的同时,既要坚持自己的价值准则、审美精神、生命智慧、思维方式,又要适应经济与技...
关键词:全球化 文学 民族性 传统文化 审美趣味 叙事方法 
略论蔡智恒网络小说的幽默风格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44-48,共5页敦玉林 
台湾作家蔡智恒的网络原创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幽默风格 ,这是他作品的成功因素之一。蔡的幽默具有多方面的表现特征 ,本文所分析列举的特征只是其中主要部分 ,而不是其全部。笔者同时留意于蔡的幽默在完成小说常规任务方面的作用 。
关键词:蔡智恒 网络小说 幽默 
《镜花缘》中“君子国”的道德问题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801-803,共3页敦玉林 
《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是作者心目中向往的道德理想国;作者用辩证结构的艺术手法,在设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相纠结、相进退的情境中,将看似赞美的"好让不争",反向转化为争而不让,从而为我们在义利关系、道德功能...
关键词:镜花缘 君子国 争而不让 辩证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