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新

作品数:54被引量:14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更多>>
发文主题:金融稳定中央银行货币农村金融农村信用社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海南金融》《中国金融》《中国民政》《中国行政管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货币召回制度的历史诠释:含义、成因与运行机制
《金融会计》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曹军新 
长期以来,货币史研究有较多的情况是从现代货币金融理论“提取”概念和理论,以完成对所研究问题的回顾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货币召回及其相关概念,对此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实践中,还是在货币经济史研究中,均处于...
关键词:召回制度 货币史 历史诠释 货币金融理论 反哺 模糊状态 运行机制 货币经济史 
革命根据地银币发展的主要特征
《中国金融》2024年第7期98-99,共2页曹军新 
革命根据地银币铸造发行主要集中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银本位体制退出历史舞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也就没有再铸造和发行银币。银币在确保革命根据地货币金融稳定,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 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银币 金融稳定 银本位 根据地货币 
日本德川藩纸币发行与“振兴国产”政策
《中国金融》2022年第23期98-99,共2页曹军新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中国货币史研究课题《近代东亚货币从银两到银元的演进研究:基于中日之比较》(编号2022026)阶段性成果。
从18世纪后半期到幕府末期,日本德川诸藩通过发行藩纸币“藩札”,推行“振兴国产”政策,展开多轮政策改革与创新,构建地方主导型生产流通—通货供给体系,形成了支撑19世纪日本地方经济发展的框架,为明治维新实现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对...
关键词:振兴政策 纸币发行 改革与创新 供给体系 地方经济发展 德川 明治维新 主导型 
苏区红色铸币臆造币的主要类型分析
《中国金融家》2022年第12期134-136,共3页曹军新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中国货币史研究课题“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现金储备制度研究——以江西苏区为中心”[项目编号2022027]阶段性成果。
近十余年来,红色货币收藏和研究热持续升温。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革命教育的深入推进,各种红色实物成为收藏界的“新宠”;红色货币的各种珍品、臆造品和争议品成为人们争相收集、辨认和研究的对象,有的已成为学术焦点。其中苏区红色...
关键词:专题分析 产生途径 铸币 三十年代 铜币 臆造 苏区 红色货币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票收兑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中国钱币》2022年第5期11-16,共6页张瑞怀 杜正琦 曹军新 倪强 
新中国成立后的苏票收兑问题,是苏区货币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所在。目前,学界关于建国后苏票收兑政策及实施评价的研究并不多,尚处于起步阶段。罗华素、廖平之《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罗开华、罗贤福《湘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等专著,...
关键词:湘赣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货币史 苏区货币 实施评价 新中国成立 江西省 
革命根据地的救灾赔偿及水利类公债被引量:1
《中国金融》2022年第5期97-98,共2页曹军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思想发展史”(项目编号:18ZDA012);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中国货币史研究课题“新中国以后对中央苏区货币收兑政策及其实施与效果评价--基于政治-货币信任理论扩展分析框架”(项目编号:2021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百年经历了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民生救国阶段,各根据地克服财政困难、经济条件等局限,以信用形式,发行了战争、经济两大类公债,向人民举借钱粮,以支持...
关键词:信用形式 革命根据地 公债 财政困难 水利类 红色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生 
银企现金服务的第三方“互联网+快递+金融”平台模式及其影响
《金融会计》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张结山 曹军新 
长期以来,银企现金服务主要包括银企直接型和镶嵌安保合同关系的银企准接型两种。随着信息技术、支付技术创新和应用,商业银行与大型企业和单位的现金服务及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第三方企业快递公司派员上门代收交存现金业务...
关键词:现金管理 互联网+快递+金融 现金服务监管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公债运行机制的创新及启示--基于金融功能-制度结构的理论视角被引量:1
《金融会计》2021年第12期40-52,共13页曹军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思想发展史”(项目编号:18ZDA012);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中国货币史研究课题“新中国以后对中央苏区货币收兑政策及其实施与效果评价--基于政治-货币信任理论扩展分析框架”(编号2021024)的阶段性成果。
土地革命时期,公债是苏区国家财政金融治理的一项重要探索和有益尝试。目前对苏区公债政策的研究主要从缓解财政压力与发展经济角度,对苏区公债创新发展的史实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从实际运行看,苏区公债同样符合现代公债经济学的...
关键词:苏区公债 财政-货币-金融体系 苏票 金融功能 金融创新 
我国古代货币钱文标识的分类、演变与功能--基于新文化史学理论扩展框架
《金融发展评论》2021年第12期65-77,共13页曹军新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史研究课题“银元戳记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效用探究”(编号202024)成果之一。
一直以来,钱币学和货币史学界比较注重历代货币史料梳理和整理,往往对其背后历史文化渊源以及理论缺乏深入阐述,也就是对货币史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等理论上的系统性总结。从人类新文化史学看,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交换媒介符号,...
关键词:钱币学 钱文标识 钱文书写 新文化史学 符号-结构-功能 
近代银元臆造币的产生及类型研究
《中国金融家》2021年第10期113-115,共3页曹军新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史研究课题“基于银两到银元变迁的徐银两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2123]阶段性成果;。
我国近代银币种类繁多,图案精美,制作工整,特别是其珍品、争议品、伪作品和特异品,成为人们收集、辨认和研究的对象,有的已成为长期争论的学术问题。而伪作品主要是指近代造币厂和私人团伙刻意制造的错版币、有意创作的臆造币,也统称为...
关键词:专题分析 产生途径 造币厂 臆造 银元 我国近代 类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