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现江

作品数:26被引量: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藏彝走廊嘉绒土司蒙古族嘉绒藏族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真像”如何形成:中土早期的优填王旃檀瑞像信仰
《唐史论丛》2024年第2期351-370,共20页曾现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周边人群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ZD207)阶段性成果;重庆市社科规划“英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YC070)支持
优填王旃檀瑞像是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瑞像[1],也简称“旃檀瑞像”或“优填王像”等,相传其乃释迦牟尼成道八年后上升仞利天为母说法时,憍赏弥国优填王以牛头山的旃檀香木所造,是最早的佛像,为后世造像所法,有“立塔则称道阿育,画像必本...
关键词:佛教史 优填王 瑞像 牛头山 檀香木 释迦牟尼 
明朝隆庆三年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天下理想与经济理性兼顾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9期16-24,共9页曾现江 张凯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周边人群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与路径研究”(20&ZD2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成本与绩效考量为中心的明清藏区治理比较研究”(18BMZ026)阶段性成果。
朝贡制度是明朝西番治理的核心,然厚赏来使,尤其是对朝贡遣使按员给赏,导致违例进贡,特别是遣使过多过滥的现象屡禁不绝,相应推高了治理成本。隆庆三年的改革,涉及贡期、赏额、贡额,以及对冒名进贡者的惩处等方面,在将西番朝贡遣使的人...
关键词:朝贡制度 明朝 西番治理 
金川番屯的“再土司化”及其原因被引量:2
《西藏研究》2022年第2期42-51,共10页曾现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成本与绩效考量为中心的明清藏区治理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BMZ02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元明清周边人群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ZD207);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土司制度实践与共同体意识的国家建构”(项目编号:2019-GME-051)阶段性成果。
金川之役结束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实施“改土设屯”,建立起兵民番练四种类型的屯田。改土设屯后的金川地区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内地化”态势,但原本受到严格限制的屯弁却随着屯番兵的频繁随征而逐渐获得世袭,屯守备不断扩张权力和权势...
关键词:再土司化 “内地化” 金川 嘉绒藏族 
优填王旃檀瑞像入燕始供地再探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曾现江 
优填王旃檀瑞像在中土的流传,向来是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及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等研究领域难以绕开的话题。金天会初年此瑞像由汴入燕的最先供奉地,长期有圣安寺与悯忠寺两说。民国以来,悯忠寺说渐获普遍认可,但逐一检视支持此说的理由,...
关键词:优填王旃檀瑞像 圣安寺 悯忠寺 金国 
金川土司的由来及兴起——兼释“金川”之名被引量:1
《西藏研究》2019年第1期35-42,共8页曾现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成本与绩效考量为中心的明清藏区治理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BMZ026)阶段性成果
金川之役发生前的大小金川土司及其前身金川寺演化禅师的历史,长期被学界忽视。论文钩沉史料,尤其是早已亡佚的明清方志,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明初封置的金川寺演化禅师地处保县以东的杂谷脑河下游,金川之名源自隋及唐宋断续设置的金川...
关键词:金川 嘉绒藏族 土司 
论“撒尔嗬”传承中的“脱嵌—返嵌”——以巴东县女性参与“撒尔嗬”为例被引量:2
《三峡论坛》2018年第4期42-45,共4页曾现江 邓炜 
"撒尔嗬"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程序,其举行一贯遵循着"禁止女性跳丧"的禁忌。近年来女性通过去仪式化的形式逐渐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撒尔嗬"。文章立足于恩施州巴东县,对"撒尔嗬"仪式中女性从缺位到参与的实现过程加以...
关键词:文化传承 撒尔嗬 脱嵌 返嵌 
清乾隆以前川西北藏羌民族地区的方志编纂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28-33,共6页曾现江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以成本与绩效考量为中心的明清藏区治理比较研究"(SWU1809011);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173021)阶段性成果
今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向来是藏羌等民族重要的活动区域,方志编纂活动源远流长。唐宋时期,该地区所置各州多有图经编修,可考者约有十余部。在方志体例趋于定型的宋代,维州、茂州较早就编有州志;明至清初,威州、茂州和保县...
关键词:清代 旧方志 藏羌地区 川西北 方志编纂 
回族与清代金川地域社会的重构和发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曾现江 
西南大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家园意识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过程与现实建设"(SWU1709704)
清乾隆朝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后,金川地域社会开启重构。不少来自四川内地和西北陕甘等地的回族,相继以随军屯田耕守、移民屯垦及经商贸易、传播宗教等途径,进入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流域,繁衍生息,人口得到较快增长。回族的移入,不仅为...
关键词:金川地区 嘉绒藏区 藏彝走廊 清代 回族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被引量:1
《西藏研究》2017年第1期29-35,共7页曾现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中叶至民国嘉绒藏区社会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10BN0023);西南大学教改研究项目"新形式下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Y082)阶段性成果
旧方志是藏区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嘉绒地区的方志编纂源远流长,唐宋时期即有多部图经,从北宋前期到清康熙年间,相继修成了至少10部州县志。这些图经、州县志虽早已失传,但仍有少量弥足珍贵的佚文可辑。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嘉绒藏区...
关键词:地方志 嘉绒 藏区历史 
明清藏区大乘司徒与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考被引量:2
《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105-114,共10页曾现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中叶至民国嘉绒藏区社会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0BMZ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藏族中原观的形成与演变"(项目编号:SWU1309390)的资助
清代前期的史料记载证明,大乘司徒与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并非明朝敕封的大乘、大宝法王或其朝贡使者,而是两员驻牧于雅州寺院,且无管辖地方及人口的特殊土司。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藏区朝贡制度改革之后,规定绝大部分藏区朝贡者都留边候...
关键词:大乘司徒 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 土司 藏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