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法义

作品数:11被引量:8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渗碳稀土稀土族稀土渗碳显微组织更多>>
发文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金属热处理》《材料科学与工艺》《中国稀土学报》《机械传动》更多>>
所获基金:欧共体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稀土化学热处理进展被引量:44
《金属热处理》2003年第3期1-6,共6页阎牧夫 刘志儒 朱法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 0 0 710 2 0 );欧共体基金(BPRP CT 97 0 5 46 );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国防预研基金资助
综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稀土化学热处理研究和应用成果。包括稀土渗碳及碳氮共渗、稀土渗氮及氮碳共渗、等离子体稀土渗氮、稀土渗硼及硼铝共渗、稀土多元共渗、稀土渗金属工艺技术 ,稀土的催化和微合金化机制 ,渗层组织和性能的改善 ,稀...
关键词:稀土化学热处理 动力学 催化与微合金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 
渗碳技术的新进展─稀土渗碳法被引量:2
《机械传动》1996年第S1期32-33,54,共3页朱法义 闫牧夫 刘志儒 
渗碳过程中,稀土具有催渗和微合金化双重作用。加稀土可使渗碳速度提高30%。即使渗碳温度降低为860C-880C时,也可使渗碳周期与原工艺相当.加稀土高浓度渗碳后渗层中的碳化物为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渗层基体组...
关键词:稀土 渗碳 碳化物 疲劳 
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法的工艺理论分析被引量:3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年第3期64-68,共5页朱法义 刘志儒 
对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技术的工艺参数、渗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稀土 高浓度渗碳 工艺 热处理 渗碳 
20Cr2Ni4A钢经稀土渗碳和传统工艺渗碳后表层组织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3
《中国稀土学报》1995年第1期48-53,共6页朱法义 蔡成红 孟庆昌 刘志儒 陈静东 
采用TEM微观组织观察,发现20Cr2Ni4A钢经稀土渗碳直接淬火后,渗碳层的过共析区组织是在板条马氏体为主的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颗粒状碳化物;而传统工艺渗碳处理后则是基体为孪晶马氏体和更细小的残留碳化物。两种工艺所...
关键词:稀土渗碳  微观组织 渗碳 表层组织 
稀土化学热处理的新进展被引量:10
《金属热处理》1995年第1期14-15,共2页朱法义 刘志儒 王成虎 
关键词:化学热处理 稀土族 进展 
20Cr2Ni4A钢稀土渗碳的组织与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被引量:12
《金属热处理学报》1994年第4期31-37,共7页朱法义 蔡成红 阎牧夫 刘志儒 陈静东 马崇信 张林 张照智 
采用860℃稀土高碳势渗碳,在20cr2Ni4A钢的过共析区沉淀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使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从而实现了渗碳后直接淬火。与920℃传统渗碳后二次加热淬火处理工艺相比,用新工艺处理后的齿轮接触疲...
关键词:渗碳 接触疲劳 稀土族 齿轮 铬镍钢 
稀土低温高浓度气体渗碳工艺及其在20Cr2Ni4A钢上的应用被引量:13
《金属热处理》1994年第11期15-19,共5页刘志儒 朱法义 蔡成红 闫牧夫 陈静东 马崇信 
20CrZNi4A钢由于渗碳层奥氏体十分稳定,无法渗碳后直接淬火,而需经过复杂的热处理。本文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气体渗碳,使渗层过共析区沉淀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实现了诊后直接淬火,同时使组织和性...
关键词:渗碳 碳势 铬镍钢 稀土族 催渗 
碳氮共渗层中残余奥氏体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135-139,146,共6页朱法义 陆淑屏 
通过对碳氮共渗层中不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试样进行了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试验,证明共渗层中残余奥氏作为4~6级时,疲劳寿命最高。本文还对残余奥氏体在疲劳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碳氮共渗 残余奥氏体 疲劳 
20Cr2Ni4A钢制齿轮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后弯曲疲劳强度的研究被引量:10
《材料科学与工艺》1994年第3期61-67,共7页朱法义 蔡成红 闫牧夫 刘志儒 陈静东 马崇信 张照智 张林 
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工艺实现了20Cr2Ni4A钢渗碳后直接淬火,与传统热处理工艺相比较,处理后齿轮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较传统工艺在弯曲疲劳强度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0%可靠度的对数值疲劳寿命,在693...
关键词:疲劳强度 高浓度渗碳 稀土渗碳 
稀土低温高碳势渗碳对20CrMn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金属热处理学报》1993年第3期45-51,共7页刘志儒 单永昕 朱法义 崔约贤 王成国 聂众 
将稀土的催渗和微合金化、低温渗碳和高碳势渗碳三者相结合的新工艺处理20CrMnMo钢,结果表明:与常规渗碳相比温度降低了50~70℃,在同一低的渗碳温度下渗碳速度提高了30%;过共析区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马氏体呈隐晶或细片状;耐...
关键词:稀土渗碳 低温渗碳 高碳势渗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