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青

作品数:11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爱国主义高校文化农村人情消费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理论视野》《时代教育》《四川省情》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
《理论视野》2023年第8期11-15,共5页李晓青 
马克思需要理论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深入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以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宗旨。马克思需要理论既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和历史范畴。在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但要...
关键词:马克思 马克思需要理论 美好生活需要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背景下儿童发展情况如何?
《四川省情》2021年第2期62-63,共2页李晓青 
从世界各国的减贫和发展经验看,儿童不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贫困人口中最脆弱和最需要持续关注的弱势群体。关注儿童发展,尤将儿童早期发展作为重点纳入国家健康和教育扶贫战略中去具体实施,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关键词:脱贫攻坚 贫困代际传递 弱势群体 人力资源 国家级贫困县 贫困人口 扶贫战略 持续关注 
民族国家形成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对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的文本分析被引量:2
《理论视野》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陈坤 李晓青 
《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是恩格斯写于1884年底的一篇遗作。虽然恩格斯没能完成最后的定稿,但此文仍不失为一篇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国家观的代表性作品,其蕴含的思想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 民族君主国 民族国家 
城市化背景下社区社会公德建设探析被引量:1
《理论视野》2013年第6期74-76,共3页李晓青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亿万农民涌入城市,他们的劳动方式、居住方式、交往的方式、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分散经营、彼此独立的小农经济,与此同时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也逐步扩大。
关键词:城市化 社区 社会公德建设 
当今高校“9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分析——以四川某高校为例被引量:2
《黑河学刊》2012年第5期57-59,共3页卢英 李晓青 冯榛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90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SA02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目前"90后"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分析研究他们的爱国主义现状是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之必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的爱国意识不够强,并将...
关键词:“90后” 爱国主义 现状 
中学道德教育困境反思被引量: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2年第7期68-69,共2页李晓青 
一、中学道德教育的主要困境当前中学道德教育的成效总体上是比较理想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1.道德教育的内容泛化狭义的道德教育,也就是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学意义的道德教育,即“moral ...
关键词:道德教育内容 教育困境 中学 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评价体系 社会化过程 受教育者 反思 
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四川省南充市四所高校为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120-121,共2页李晓青 
西华师范大学校级启动项目"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05B157)
从大学生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误区等三方面分析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并对引导大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美德,树立科学的、合理的消费观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消费特点 
新时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途径浅析
《时代教育》2012年第11期87-87,共1页李晓青 
文章阐述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在新时期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农村人情消费被引量:8
《理论视野》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李晓青 
西华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发表论文;西华师范大学校级启动项目"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05B157)
农村人情消费是指农民用于人情往来的费用。人情往来模式是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通过礼尚往来,表达情感,维持社会联系,换取社会资源。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农村经济形势的向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关键词:农村 人情消费 文化 
论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年第10期31-32,共2页李晓青 黄元全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成果,体现了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的新要求。该文从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成的背景、过程、意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 党建 背景 过程 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