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霞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史学抗战史学抗战精神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家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共党史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重庆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20世纪40年代中国史学的演变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51-55,共5页杜学霞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史学呈现出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互流;二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这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抗日救亡的需要。这种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20世纪40年代 中国史学 实证主义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20世纪40年代中国史学的演变
《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105-108,共4页赵亮 杜学霞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史学呈现出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互流,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这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抗日救亡的需要。这种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实证主义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融合 发展主流 
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风气的转变与抗战史学的兴起
《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72-76,共5页杜学霞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史学界的风气开始转变。以傅斯年、顾颉刚等为代表的实证派史家在爱国心的驱使下,逐渐改变治史旨趣和研究方向,提倡起经世史学来。伴随着学术界主流学派学风的转变,中国史学再次奏响了高...
关键词:史学界风气 转变 抗战史学 
甘以血躯筑长城——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在史学家中的表现
《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1期51-56,共6页牛润珍 杜学霞 
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史学家群体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们秉持民族大义,以各种形式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残暴统治,为抗战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精神,具体可归结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
关键词:史学家 抗战精神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史学的学术趋向
《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46-51,56,共7页牛润珍 杜学霞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史学界的风气逐渐转变,经世致用之潮取代了“纯学术”研究之风,为抗战服务成为中国史学家的共识。随着战局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三大区域的抗战史学,并呈现两大演变趋势...
关键词:抗战史学 经世致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