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煜

作品数:21被引量:2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苏州评弹上海小报城市文化话语新闻舆论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韶关学院学报》《都市文化研究》《徽学》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龙”出巡:近世皖南乡村地区龙神信仰初探
《池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73-76,共4页孙圳 洪煜 
上海师范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AC9103-21-368012304)。
“龙”出巡,是近世以来流行于皖南乡村地区的一项民俗活动。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模式孕育下的皖南乡村社会依旧延续着这一传统,不仅使乡民获得风调雨顺的“心理安慰”,更使躬耕田亩带来的辛劳和疲惫在这场狂欢中得到释...
关键词:近世 皖南乡村 龙神信仰 
文教兴替之际地方保守文人的生活世界——以武进苔岑吟社文人群体为例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2年第12期40-47,共8页洪煜 李培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县报搜集、整理与研究”(21&ZD228)。
地方保守文人如何应对文教剧变,是中国近代文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活动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聚合了大量江苏武进及周边区域保守文人的武进苔岑吟社,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新近影印出版的武进苔岑吟社社集、新发现的社团...
关键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地方保守文人 武进苔岑吟社 日常实践 
抗战初期《新闻报》抗日形象塑造研究——以副刊《快活林》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21-128,共8页洪煜 符晓林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江南文化研究”(2018XAC004)阶段性成果
《新闻报》是近代上海著名的商业报纸。《新闻报》凭借报道各类抗日资讯,在新闻报道与抗日宣传的基础上,塑造抗日形象。作为《新闻报》品牌,副刊《快活林》主编严独鹤在抗战初期迅速调整方向,发表一系列抗日文章,并甄选抗日相关的读者来...
关键词:抗战初期 新闻报 快活林 抗日形象塑造 
媒介与日常:以20世纪40年代上海“秋海棠”弹词版权纠纷案为例
《都市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55-70,共16页洪煜 
20世纪40年代,活跃在上海评弹曲艺界的弹词皇后范雪君因为'秋海棠'弹唱的版权问题与海派文人陆澹庵之间发生了诉讼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媒介的广泛关注,大小报刊媒介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踪报道,进而成为了一起社会'公共事件'。本...
关键词:“秋海棠”弹词版权 范雪君 陆澹庵 上海新闻界 
话语与秩序:1928年湖社处理寿圣庵地产纠纷案
《史学月刊》2017年第11期58-67,共10页洪煜 韩瑞韬 
1928—1930年间由湖州籍党政要员、金融家等组成的同乡团体湖社,与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寿圣庵因地产产生纠纷,该案屡屡刊登在上海大小报纸上,因此纠纷又牵扯出一系列大小案件,使得当时"舆论沸腾"。舆论由双方地产的争端分歧,一变为和尚们...
关键词:湖社 寿圣庵 话语 新闻传播 权力 
大众媒介背景下近现代上海的苏州评弹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15年第9期103-111,共9页洪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4ZDB041);上海市哲社"近现代上海报刊文化类资讯资料分类整理"(批准号:2013ZEM001)成果
作为地方曲艺的苏州评弹在近代进入上海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在江南地方众多曲艺中独领风骚,成为近现代上海市民日常娱乐的重要内容之一。苏州评弹的艺术中心,也从苏州移到上海。这一现象与近现代上海大众媒介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不...
关键词:苏州评弹 曲艺形式 文化气质 城市中心 上海租界 四马路 光裕社 电子媒介 近代上海 媒介文化 
话语、叙述与历史记忆——近代无锡滩簧形象建构与自我救赎(1840-1935)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23-34,63,共13页洪煜 刘永广 
晚清地方文本中有关滩簧的话语叙述,成为滩簧最早的原罪,后来的大众舆论媒介——报刊,继承了官方话语模式与叙述策略,建构出滩簧的负面形象。演滩簧,看滩簧,成为一种社会病态的隐喻与象征,以至民众谈"簧"色变。为此,滩簧曲艺多次改易名...
关键词:无锡滩簧 历史记忆 形象建构 自我救赎 
近代地方城市建设中的困境——以1929年无锡拆城筑路事件中的报刊舆论冲突为例
《史学月刊》2014年第12期94-102,共9页洪煜 刘永广 
上海哲社规划专题研究"近现代上海报刊文化类资讯材料分类整理"(编号:2013ZEM001)阶段成果
在1929年无锡拆城筑路事件中,拆城派认为城墙是封建社会的权力象征,拆除城墙是自己践行革命意识最实际的行动表达,"拆城即革命"成为拆城派不自觉的话语体系;而反对拆城者,囿于传统的城防观念,将城墙作为一种安全治安的保障,官方革命行...
关键词:拆城筑路 无锡 象征符号 报刊舆论 
近代上海无线电广播与苏州评弹被引量:1
《史林》2012年第6期11-16,165,共7页洪煜 
上海市教委《近代江南小报与评弹研究》(编号09YS187)阶段成果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发展,苏州评弹成为无线电广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些商家借助苏州评弹在无线电广播播送商业广告,评弹艺人也凭借无线电广播一举成名。无线电广播播放的三弦叮咚声回荡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关键词:近代上海 无线电广播 苏州评弹 都市文化 
1940年代后期的上海小报《罗宾汉》与苏州评弹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2年第11期68-73,共6页洪煜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项目(编号:SJ0703);上海市教委项目<近代江南小报与评弹研究>(编号09YS187)的阶段性成果
苏州评弹进入上海以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发达的媒介环境下进入新的发展期。除繁荣发达的大报外,上海小报亦一枝独秀,尤以40年代后期戏剧专业小报《罗宾汉》为代表,报中大量刊登评弹消息及评弹艺人演艺生活和日常生活情状,为我们...
关键词:苏州评弹 大众媒介 上海《罗宾汉》报 社会文化生活 民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