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霜

作品数:18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侯孝贤影片欣赏民族志人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传播》《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社会科学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方文学中的李白形象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17-22,共6页熊晓霜 
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李白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学研究"(LB10-20)
李白不仅作为一名诗人被西方文化所接受,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他身上被后世所赋予的神话传说和他的诗歌创作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化所接受的李白形象。而在西方文学中,这一形象经过文学家们的想象和加工,更是呈现出了丰富多...
关键词:西方文学 李白 形象学 
从阿瑟·韦利和斯蒂芬·欧文看李白的西方形象被引量:2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95-99,共5页熊晓霜 
四川省教育厅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LB10-20)
西方世界所接受的诗人李白,是一个由其人生经历、人格特征、诗歌创作等一起构成的综合文化形象。这一形象并非李白本身,而是一种想象和建构。通过考察20世纪两位著名的西方汉学家阿瑟·韦利和斯蒂芬·欧文笔下的李白形象,可以发现从20...
关键词:李白 西方形象 阿瑟·韦利 斯蒂芬·欧文 
从伊利亚德的《锻造和熔炉》看炼金术的救世神学
《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3期262-267,共6页熊晓霜 
西方炼金术在传统科学史家的眼里,是现代化学的前身。但在进入了20世纪之后,西方思想界开始重新认识炼金术,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更看到了它的神话性和宗教性,其中的代表就是伊利亚德。伊利亚德在上个世纪50年代出版了著作《锻造和熔炉》...
关键词:炼金术 伊利亚德 救世神学 
月光下的女巫——《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神话方法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8期141-143,共3页熊晓霜 
20世纪是神话重生的时代,布尔加科夫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既沿用了基督教的神话结构,又融合了异教的魔鬼崇拜和女巫主题,它通过重述神话的方式来表达了作者对永恒的爱和理想的追求。
关键词:魔鬼崇拜 女巫 神话方法 
当代英国畅销小说家肯·福莱特的创作被引量:1
《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熊晓霜 
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是当代英国最为畅销的作家之一,他的最新作品《巨人们的覆灭》(Fall of Giants)于2010年9月同时在十六个国家出版,这部作品是他构思的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在未写作之前就签订了五千万的出版合同,
关键词:畅销 英国 当代 小说家 创作 出版合同 2010年 新作品 
天才的想象力和绝对的现代性——试论兰波诗歌《元音》的艺术特色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熊晓霜 
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创作于17岁时的《元音》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首奇作。这首诗采用了欧洲传统韵律诗十四行诗的形式和规范,但是它却在短短的十四行诗句中完成了对传统诗歌创作理念的全面颠覆,表现的是最为新奇、最为反叛的现代...
关键词:《元音》 想象力 现代性 
孤独的上路——简析《在路上》的多重结构被引量:2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66-71,共6页熊晓霜 张金蕾 
从问世到今天,《在路上》一直保持了其对青年的独一无二的吸引力,甚至产生了蔓延全球的"上路"文化现象。《在路上》既具有西方文化的"热"传统,乐观疯狂;同时又容纳了东方文化的"冷"精神,寂寥忧伤。小说通过在路上与不在路上截然不同的...
关键词:《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多重结构 
幻境中的现代性——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神秘主义复兴与现代主义文学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79-85,共7页熊晓霜 
19世纪末,已经步入现代时期的西方社会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神秘主义思潮的"文艺复兴",这次复兴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影响极深。神秘主义的思想是现代西方社会反抗传统理性主义的有力工具,也是西方知识分子用来抵制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关键词:世纪末 神秘主义复兴 现代性 
侯孝贤电影的民族志模式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52-55,共4页熊晓霜 
在电影日益技术化和商业化的今天,电影艺术本身应该具有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却往往被忽视。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一直以来以其特有的现实主义特色著称,记录台湾历史和传承台湾文化贯穿了导演侯孝贤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他的12部代表电影以时...
关键词:侯孝贤 民族志 时间 空间 
侯孝贤电影的民族志模式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10年第5期108-110,共3页熊晓霜 
在电影日益技术化和商业化的今天,电影艺术本身应该具有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却往往被忽视。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一直以来以其特有的现实主义特色著称,记录台湾历史和传承台湾文化贯穿了导演侯孝贤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他的十二部代表电影以...
关键词:侯孝贤 民族志 时间 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