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黎红

作品数:21被引量:6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合拍片互联网创制电影创作电影产业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电视》《电影艺术》《东岳论丛》《未来传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聚焦非洲:中国电影“民间走出去”观察与前瞻思考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4年第6期54-60,共7页胡黎红 
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项目“中韩新兴媒体发展对比研究”(项目编号:AMRC2017)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中国电影在非传播中的“民间走出去”为观察对象,以“独特意义与必要价值”“多样施策与多维成效”“策略期待与前瞻思考”为思考向度,尝试厘清“民间走出去”的定位与目标,渐次梳理中国民间力量以影视播映为核心的内容“走出去...
关键词:民间“走出去” 非洲 中国电影 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合拍片的共情传播分析与前瞻思考
《艺术传播研究》2023年第5期51-62,共12页胡黎红 包晏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合拍片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研究”(编号:22BXW078)的阶段性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电影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推进中国—东盟合拍片的共情传播,成为影视传播领域践行这一合作共赢理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共情传播视域下聚焦2013—2023年间的中国(内地)—东盟合拍片,可总结其成效、...
关键词:中国—东盟 合拍片 共情传播 电影传播 
悲喜联生,以智拔情:印度电影的情感证悟与美学智慧
《未来传播》2023年第3期118-125,共8页胡黎红 席雨田 
重情倚情的电影创作策略在各国族中不无一致,但经由“情”之世俗关怀抵达“智”之超越境界,印度电影则可谓卓殊。文章观取二十余部近年来的印度影片,试借“悲智”与“喜智”这一对核心概念,探求印度电影悲喜联生、以智拔情的创作特征及...
关键词:印度电影 悲智 喜智 双重超越 
从境遇到境界:《梦华录》的美学品悟被引量:3
《当代电视》2022年第12期18-22,共5页胡黎红 刘航 
电视剧《梦华录》的美学特色可从剧作内容、创作视野、影像表达三个维度品悟:观照宋朝时代和个人,论述剧中女性抵达的人生境界;从叙事空间、历史想象、艺术境界出发,问道剧作者追求的审美境界;品察影像构成,寻迹影像生成的诗意境界。
关键词:《梦华录》 宋代文化 古装剧创制 美学境界 
身体是修行的道场:印度女性导演的身体书写与身份自塑
《当代电影》2022年第11期139-145,共7页胡黎红 
印度女性导演在近十年的创作中凸显出醒目的身体转向,其身体书写亦呈现出鲜明的话语特征:审美取向上,通过焦点转换实现了“破”与“立”;文化意旨上,通过欲望书写的重返现场指向对权力规训的批判与翻转;人文哲思上,对深具现代性的身心...
关键词:印度 女性 身体 身份 
再现崇高:新主流电视剧举隅被引量:2
《当代电视》2021年第10期48-51,84,共5页胡黎红 刘航 
以《山海情》《觉醒年代》为代表,近期众多新主流影视剧广受好评,作为新中国影视美学底色之一的"崇高"也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时代意义。以构筑深刻矛盾、追求细节真实、聚焦崇高意象再现的崇高,既是新中国影视美学与崇高美学范畴发展的...
关键词:崇高 新主流 《山海情》 《觉醒年代》 
长三角电影产业一体化发展: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1年第6期61-68,共8页胡黎红 
区域一体化发展拉开了长三角电影产业重构大幕,本文首先从战略层面分析"区域一盘棋"思维下重构长三角影业新格局的必然性与可然性,指出其一体化构建主要体现在"软硬并行共筑产业根基、合纵联横共织产业网络、以核带面提升产业能级"三个...
关键词:长三角 电影产业 一体化重构 
从制作流程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工业被引量:5
《当代电影》2019年第8期61-66,共6页胡黎红 
本文从硬标准、软力量的双维并立,以及宏观、中观、微观的多层建构对“电影工业”建立系统化认知,并以此为标准探析比较中美电影工业的差距。先综述两国电影工业概况,再聚焦工业制作流程中的制片、视效、摄影等环节,旨在从对比中发现问...
关键词:中美电影工业 制作流程 
江苏省动画产业:基于内容生产和运营的观察分析被引量:1
《当代动画》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胡黎红 周强 
以内容缔造为核,动画产业结构才不至于空心化,以内容为内源性动力,产业各环节才能形成聚合效应。本文结合江苏省近年出品的电视动画片和动画电影,从内容的生产制作、营销播映、品牌运营三个方面对其动画产业进行观察分析。
关键词:动画产业 内容 
从“印度故事”看“中国故事”被引量:17
《当代电影》2017年第1期70-73,共4页胡黎红 蔺晚茹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合作制片与中国主流文化的互动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2YJC76002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印美合拍以及由印度本土讲述但成功在国际上传播通行的"印度故事"为参照,从"中国故事"的开放性理解、"中国故事"的基因辨析以及"中国故事"的讲述策略三个方面为中外合拍片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故事 印度故事 合拍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