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娅

作品数:18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城市虚构文化城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领导科学》《新闻爱好者(下半月)》《河南社会科学》《短篇小说(原创版)》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原城市建设的文化选择与路径被引量:2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葛丽娅 
2013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编号:132400410223)
中原经济区历史遗存丰厚,具有文化母体和精神积淀优势,用历史文化意识提升中原城市建设,有利于纠正中原城市建设价值取向片面化,助推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培养城市精神品格的个性化。目前中原城市建设要从认真提炼城市文化主题、合理规划...
关键词:历史 文化 中原 城市 
王安忆城市小说综述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6期92-95,共4页葛丽娅 
王安忆的城市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经验体悟城市生态的精致趣味。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王安忆不断关注城市,理解城市,特别是她以上海为背景的系列城市小说,在历史文化层面、日常生活层面对城市形象精髓的细腻把握,在城市表达艰难的今天,能够...
关键词:上海 城市 平民 女性 
作为“他者”的农村形象——“非虚构”农村文本的写作之反思被引量: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49-151,共3页葛丽娅 
因为中国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以及非虚构写作本身的局限,非虚构农村文本中的农村形象总体上呈现为"他者"的形象,其中充满着拯救者与救赎者的矛盾与冲突,形成书写者和被书写者之间形象的混乱与错位,文化和情感上双重分裂。而非虚构写作中...
关键词:他者 农村形象 非虚构 悖论 
非虚构的“梁庄”:文学与档案的双重解读
《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108-110,共3页葛丽娅 
对"非虚构"文本《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两部文学作品,以历史档案的视角进行跨界解读,不仅获得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进程中"乡村中国"和农民(农民工)群体的深刻认识,带来档案与文学互文可读的阅读参照和跨界研究的应用可能,也为新时...
关键词:非虚构 梁庄 文学 档案 口述历史 
《红木盒》:文化身份的断裂与重拾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6期77-78,共2页葛丽娅 
曹洪波于201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红木盒》是作者又一篇以乡土小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农民不顾一切跻身于大城市,却最终落得悲剧收场的故事。农民游本发在父母相继过世后,放弃了自家的田地和宅子,走出生养其多年的乡土...
关键词:文化身份 红木 断裂 短篇小说 城市生活 主人公 小人物 大城市 
内乡县衙“三院禁约”碑的廉政启示被引量:1
《领导科学》2014年第9期44-45,共2页葛丽娅 
河南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王朝县级官署衙门,是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素来享有“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和“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在内乡县衙门首之左,耸立着一块高2.96米、...
关键词:廉政思想 内乡县 历史见证 县级政权 “吃喝风” 封建王朝 封建社会 应用价值 
《1942》:生存的苦难与生命的坚忍
《电影文学》2014年第8期89-90,共2页葛丽娅 
由冯小刚执导的影片《1942》讲述了在河南1942年的大旱中,灾民所经历的饥饿、死亡与丧亲之痛。灾民在政府的漠视、日本人的枪炮与贪官奸商的迫害下,走投无路,横尸遍野。影片主要以灾民寻求生路、美国记者白修德为灾民争取政府援助以及...
关键词:《1942》 灾民 生存的苦难 生命的坚忍 电影主题 
河南省科技对外开放研究被引量:1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6期29-34,共6页葛丽娅 
2013年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编号:2013B153)
河南科技对外开放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以来,河南科技对外开放环境持续优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科技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但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协调和政策引导作用,扩充开放渠道,提升合...
关键词:河南 科技对外开放 自主创新 合作 
文化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领导角色和领导素养
《领导科学》2013年第11Z期63-64,共2页葛丽娅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视域下的文化城市建设"(课题编号:132400410223)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城市模式,是历经人口论城市模式、政治经济论城市模式等城建模式探索之后,强调人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与创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全面的城市建设理念,代表着理想的城市建设模式,即系统全面、和谐发展的城市。其概念大致可界定为:以文...
关键词:领导角色 城市建设 人口论 城市模式 城市规模 主体性 文化城市 中原经济区 和谐发展 领导决策层 
现实的悲悯和理想的挽歌
《电影文学》2013年第18期82-84,共3页葛丽娅 
电影《立春》是一曲感怀伤世的理想主义的挽歌,它向观众讲述了数位小人物理想与现实对峙的故事。本文借《立春》及其姊妹篇《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分析王彩玲群像们丰富的心灵世界,既以之管窥编剧李樯冷峻而热情、苍凉而达观、...
关键词:现实 理想 审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