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东

作品数:26被引量:8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人口流动统计产品经济发展政府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经济师》《现代预防医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学校卫生》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劳动力省内、省际流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14期149-151,共3页赵乐东 焦青霞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22400440027);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1BJJ002)
文章利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省际、省内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入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低于常住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流动人口的经济贡献尚未达到常住人口的水平;省内城镇流入劳动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高于农...
关键词:人口流动 经济发展 灰色关联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8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16-120,共5页赵乐东 李军峰 
河南省规划办资助课题(2007BSH001)
阳光工程的实施提高了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竞争能力,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宏观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劳动力需"准确定位,加大...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阳光培训工程 农村劳动力 
患病就诊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知识态度调查被引量:6
《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第10期1186-1187,共2页高玉萍 赵乐东 
2008年度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82102310097)
关键词:女大学生 婚前性行为 生殖健康 
大学生体质指数变化的追踪研究被引量:8
《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期498-499,501,共3页高玉萍 赵乐东 姚武 
[目的]追踪研究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变化情况,了解其在校期间的营养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对入校及毕业前夕的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比较其体质指数的变化。[...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指数 差异分析 
人口流动宏观调控的统计思维被引量:1
《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4期34-36,共3页赵乐东 
文章研究了人口流动规模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计算反映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推-拉系数"发现:推-拉系数为"+"的地区,其人口净迁入率也为"+";推-拉系数为"-"的地区,其人口净迁入率也为"-"。文章据此提出了调节...
关键词:人口流动 社会经济发展 推-拉系数 调控 
我国统计制度中几个需要改进的问题研究被引量:2
《经济经纬》2008年第6期83-86,共4页赵乐东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本培育;流动和宏观调控"(2007BSH001)阶段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统计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统计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由于城镇人口的统计存在不真实问题,因而城镇化率有高估的可能;由于...
关键词:统计制度 城镇化率 职工工资 城乡统筹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实践比较研究被引量:1
《经济师》2008年第11期11-12,共2页吴海建 赵乐东 徐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TJ020);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BAHED)
文章考察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实践,对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并提出可比性和规范性是今后研究工作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发展水平 评价实践 比较 
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评价被引量:14
《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8期691-692,共2页高玉萍 赵乐东 
河南省科技厅2006年资助项目(编号:0624420015)
目的评价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为探讨防治亚健康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分层抽取郑州市174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100名进行分组,A组为实验组50名,实施健康...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 健康状况 评价研究 学生 
关于统计核算制度中的有关问题探讨被引量:2
《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期142-143,共2页赵乐东 
关键词:统计核算制度 50年代 实践经验 90年代 统计体系 统计理论 决策者 研究者 
从统计学的视角看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
《经济经纬》2006年第6期60-62,共3页赵乐东 
笔者通过对中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形成机理的分析,认为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引发了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而地区间、城乡间已经存在多年的经济差势和收入差距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性扭转,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状况便会长期存在下去。
关键词:人口流动 经济发展 收入差距 劳动力剩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