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峰

作品数:22被引量:6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肥胖小学生心电图皮纹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体育科学》《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参加2003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运动员308名腰伤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第36期66-68,共3页陈扬 艾冬生 王向前 陆建峰 李永波 陈跃 罗维丝 
目的:调查国内羽毛球运动员的腰伤患病率,分析其发生原因,进一步找出规律,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3-12在珠海参加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的参赛队员308名,分别来自19支省市代表队,均自愿参加调查,排除三级以下运动员。308名羽毛球运动员中...
关键词:运动损伤 腰骶部 体育运动 问卷 
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形态、机能、素质研究被引量: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陆建峰 李珍妮 王仁钢 邱燕春 招乐辉 雷桂成 冯绍桢 
通过对 60名 8岁儿童的体质研究 ,探索肥胖这一因素对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及其危害性。结果表明 :肥胖组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值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 ;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对照组高 ,肺活量 /体重指数和肺活量 /胸围指数...
关键词:8岁儿童 单纯性肥胖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儿童单纯性肥胖有关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第17期2603-2603,共1页陆建峰 陈扬 李爽 
关键词: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 儿童单纯性肥胖 病因学 研究现状 
木球运动健身价值的初探被引量: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112-115,共4页陈定涛 李珍妮 陆建峰 张甲秀 徐锋鹏 洪新来 
为探讨木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对广州体育学院 3 6名学生 (青年组 )和 1 1名中老年木球爱好者 ,进行木球基本技术训练和比赛前后有关生理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青年组在 1 0次控制球和长球练习后 ,心率增加 ,握力下降 ,其变化依次为长球 ...
关键词:木球运动 健身价值 中等强度 心率 握力 背力 
广州地区高校退休教职工体质调查报告被引量: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28-32,共5页雷桂成 李珍妮 冯绍桢 陆建峰 邱燕春 张甲秀 
按《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工作手册制定的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 ,对广州地区三所高校共 1 88名男女性退休教职工的体质进行调研 ,以了解退休教职工的体质变化。结果表明 ,退休教职工的某些体质指标在退休后的几年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中 ,...
关键词:体质 广州地区 退休教职工 
肥胖儿童肺通气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38-41,59-9,共6页王仁纲 李珍妮 陆建峰 邱燕春 罗怀平 黄淑梅 胡丽萍 
本研究使用意大利产肺量计对8—10岁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肺通气功能进行多项指标的测试及其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肥胖儿童的肺通气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体表面积、瘦体重与肺通气功能的参数相关密切。
关键词:儿童 肥胖 肺通气功能 瘦体重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30-35,8,共7页陆建峰 
通过对60例儿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研究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心脏结构和机能的变化,探讨肥胖对儿童期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性。研究发现8岁肥胖儿童心腔明显增大、心肌已非正常性肥厚,功能表现为高搏出量和高输出量状态。结果表明...
关键词:儿童 单纯性肥胖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代偿性改变 心脏损害 
24小时超长跑对运动员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3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22-26,共5页石健容 李珍妮 陆建峰 冯绍桢 李志敢 
对参加国际24小时超长跑比赛的11名运动员进行了安静状态、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电监测,发现24小时超长跑运动员的安静心率均值低于60次/分,P-R间期均值比一般运动员稍高,而QRS波群和Q-T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心电轴也全部正常。另外...
关键词:超长跑 心电图 早搏 
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少年身体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1-36,共6页冯绍桢 李志敢 李珍妮 陆建峰 雷桂成 叶展红 
用TVI-10型身体成分测定议对广州市11~15岁学生273人进行了瘦体重、体脂%及生物电阻抗指标的测定,并与皮褶法测量结果作比较,以探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身体成分的可能性。测试结果显示电阻抗法测定所得的瘦体重数值与皮褶法测得的结...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 身体成分 皮褶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综述)被引量:3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24-30,共7页陆建峰 梁智威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行综合性探讨。目的是对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寻求恰当的消除疲劳方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Q.Edwards提出的“突变理论”较为全面地从中枢到外周...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突变理论 疲劳链 自由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