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驰

作品数:6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NFE氧还原氧还原反应碳黑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物理化学学报》《化工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S掺杂促进Fe/N/C催化剂氧还原活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被引量:3
《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第9期1875-1883,共9页陈驰 张雪 周志有 张新胜 孙世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3175和21621091)资助项目~~
向Fe/N/C非贵金属催化剂中再引入S掺杂是进一步提高其氧还原催化活性的有效方法。为了探究活性提高的原因,本文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前驱体,氯化钙为模板,氯化铁为铁源,通过添加硫氰化钾(KSCN)来控制热解催化剂的S掺杂量。通过对比分...
关键词:氧还原反应 非贵金属催化剂 Fe/N/C材料 S掺杂 密度泛函理论 
Fe/N/C氧还原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及活性位结构被引量:4
《电化学》2017年第4期400-408,共9页陈驰 赖愉姣 周志有 张新胜 孙世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373175,No.21621091)资助
研制高活性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对于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实现商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为实现Fe/N/C催化剂的理性设计,需要深入研究其活性位结构.本文发展一种研究活性位结构的新策略,以预先合成好的聚间苯二胺基Fe/N/C催化剂(Pm PDA-Fe Nx...
关键词:Fe/N/C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活性位 吡啶型N Fe-N物种 
A mesoporous Fe/N/CORR catalyst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被引量:3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6年第7期1103-1108,共6页石尉 王宇成 陈驰 杨晓冬 周志有 孙世刚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ain(973 Program,2015CB932300);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1373175,21321062,21361140374);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20720150109)
Fe/N/C is a promising non-platinum 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Even so, mass transfer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e application of Fe/N/C to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due to the high ca...
关键词:Fe/N/C catalystNon-platinum catalyst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MesoporeHollow-shell structure 
铁、氮掺杂石墨烯/碳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被引量:6
《电化学》2016年第1期25-31,共7页陈驰 周志有 张新胜 孙世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373175)资助
以高含氮量的2-氨基咪唑为氮源,三氯化铁为铁源,高比表面积的KJ600碳黑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得氨基咪唑聚合物前驱体,再经二次高温热处理,制得石墨烯/碳黑复合材料.透射电镜表征显示该材料为石墨烯纳米片与碳黑颗粒的复合结构.BET表征表...
关键词:2-氨基咪唑 N掺杂石墨烯 氧气还原反应 石墨烯/碳黑复合结构 
Pt/H-TiO2催化剂制备及其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被引量:3
《电化学》2014年第2期110-115,共6页韩金 周志有 汪强 吕妙强 陈驰 孙世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933004)资助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棒(TiO2,白色),在纯H:气氛,将其550oC热处理2h,即得有氧缺陷和T一填隙原子的二氧化钛纳米棒(H—TiO2,灰黑色).将Pt纳米粒子(~1.9nm)负载于此两种二氧化钛纳米棒上,制得P...
关键词:铂纳米粒子 TiO2纳米棒 氢处理 甲醇电氧化 氧缺陷 Ti3+填隙原子 
乙二醛电氧化合成乙醛酸产物的分离被引量:1
《化工学报》2010年第S1期43-50,共8页苏蕊 张新胜 陈驰 
采用电渗析法实现乙二醛电氧化合成乙醛酸体系产品的分离,以淡化室储槽中溶液的组分含量为分析对象,分别考察电流密度、淡化室流速、温度、阴离子交换膜对电渗析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增大,氯离子迁移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关键词:乙醛酸 电渗析 膜分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