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清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输血血型VP-16血小板治疗难治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医学》《中国输血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遗传》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配组红细胞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结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42-43,共2页胡兆平 王红梅 陶良军 丁子清 
配组红细胞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结果胡兆平,王红梅,陶良军,丁子清检查病人及献血员血清中的意外抗体,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输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在母婴血型不合的妊娠时.找出血清中抗体特异性...
关键词:输血 配组红细胞 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及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Rh不合溶血病
《安徽医学》1994年第3期12-13,共2页陆达林 杨秀珍 欧阳玲 张明华 周先瑛 丁子清 胡兆平 朱新友 陈永萍 
重症新生儿Rh不合溶血病患儿宫内处理如不及时后果严重。最近我们采用孕妇血浆置换及新生婴儿换血治疗抢救一例重症Rh血型不合溶血病获成功。报告如下:
关键词:溶血病 Rh不合 血浆置换 新生儿 
合肥地区献血员中抗丙型肝炎抗体调查
《安徽医学》1993年第6期54-55,共2页高人焘 章秋霞 沈春明 胡兆平 陶良军 丁子清 
丙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当前估计有5~10%的输血者将发生急性NANB。因此用特异性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方法筛选供血员,以降低输血后肝炎发生率问题倍受重视。文献报道各地献血员检测抗HCV结果悬殊。安徽地区献血员HCV感染率...
关键词:丙型肝炎 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 
Rh_0(D)阴性个体中产生抗-D的原因分析被引量:5
《中国输血杂志》1993年第1期25-26,共2页胡兆平 丁子清 陶良军 孙爱农 查勇 王庆泰 
ABO 血型抗体存在于人体中,但 Rh 抗体几乎都是由于输入 Rh 血型不合的血液或胎母间血型不合的妊娠等同种免疫作用而产生。如果某个体已产生 Rh 抗体,在输入 Rh 血型不合血液或妊娠有 Rh 血型不合的胎儿时,将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或新生...
关键词:血型 Rho(D)血型 阴性 抗D D抗原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2年第2期98-99,共2页胡兆平 丁子清 
近十几年来,有关围手术期输血可以引起肿瘤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提高,并且与输血量(输血次教)以及所输入的血液成分有关等研究结果被广泛报告,并认为与输血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本文就围内外有关这些资料加以综述。
关键词:恶性肿瘤 输血 预后 
用斑点核酸杂交检测临床“合格血”HBV-DNA
《安徽医学》1992年第3期46-47,共2页余元勋 罗运满 丁子清 
本文对235份临床血库常规检查后的“合格血”用地高辛-HBV-DNA斑点核酸杂交法检测HBV-DNA,共8份阳性,阳性率3.4%。其中7份每斑点含HBV-DNA 1~10微微克,另1份为10~50微微克.讨论了本方法对加强输血质控的意义,并对现行的输血员筛检方...
关键词:血液 HBV-DNA 检测 
恶性实体瘤与红细胞血型抗原强度变化的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109-110,共2页胡兆平 丁子清 胡长路 庄建生 
自Van Loghem等1957年报道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抗原减弱以来,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但有关恶性实体瘤患者血型抗原性变弱的报道不多。
关键词:肿瘤  红细胞 血型 抗原 变化 
ⅰ抗原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调查被引量:2
《遗传》1992年第2期34-34,共1页胡兆平 丁子清 王汝乐 陶良军 宋海波 张建国 
我们用抗-i血清检查了6207名中国汉族人,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检查对象 3907人为本院献血员,年龄18—55岁;2300人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16—68岁;共6207人,均为汉族。 (二)试剂 抗-i血清为本院血型参比室自制(抗-i抗体的发现另...
关键词:i抗原 汉族 遗传 
VP-16偶联血小板治疗难治型 ITP 的研究被引量:4
《中国输血杂志》1991年第3期115-116,114,共3页丁子清 胡兆平 朱新友 陈家萍 潘理明 朱微波 宋海波 王祖贻 
本文应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为难治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筛选不配合的供血者血小板,用该血小板载体与 VP-16(足叶乙甙)偶联,并输给5例难治型 ITP 病人。5例治疗均有效,其中4例完全缓解,显示了临床上的治疗价值。
关键词:血小板 ITP 紫癜 
新生儿溶血病67例分析被引量:4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47-48,共2页胡兆平 丁子清 宋海波 王红梅 张琼芝 冷志勤 林斌 芦蓉 
新生儿溶血病(HDN)主要是指胎儿与母体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种免疫作用所引起的,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水肿以及核黄疸,甚至死亡等危险。我们回顾分析了67例HDN的实验室及部分临床资料,以便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 HDN 检查 诊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