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

作品数:15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夯土建筑内源性发展灾后重建专一传统民居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工作》《建筑技艺(中英文)》《景观设计学(中英文)》《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南农村地区现代夯土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研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万丽 肖旭 史靖塬 刘晓雪 王子璇 
重庆市数字驱动下重庆传统村落民居文化基因图谱构建研究(23KGH130);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3S0082)。
物化阶段CO_(2)排放时间较为集中且减排潜力巨大,因此对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进行量化研究具有必要性。目前,我国农村住宅砖混结构仍为主流形式,制约了低碳农村的发展。为了阐述现代夯土建筑采用“本土材料、本土技术”的建造方式可有效...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 现代夯土住宅 物化阶段 CO_(2)排放 碳减排 
基于农村内源性发展模式的新型夯土建筑策略——以“一专一村”西南农村地区项目为例被引量:1
《建筑学报》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万丽 吴恩融 迟辛安 柏文峰 周来 
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项目(IR 91/9906)。
提出内源性发展理念与当地生土建筑相结合的农村建设思路,以“一专一村”计划的一系列新型夯土建筑实践为例,从与环境和谐相处、发掘本土价值、尊重当地人的主体性、引入外部智力资源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科学方法、适宜技术...
关键词:内源性发展 内生动力 夯土建筑 可持续发展 
本乡本土(上)
《艺术工作》2021年第5期28-30,共3页万丽 迟辛安 杨弘毅(整理) 
2021年国际绿礼袍奖(International Green Gown Awards)于近日揭晓,香港中文大学"一专一村"计划获得了造福社会(Benefitting Society)类别大奖。国际绿礼袍奖是受联合国环境署(UNEP)认可,并得到英联邦大学协会(ACU)、法语国家大学协会(A...
关键词:一村 当地居民 生土建筑 灾后重建 授人以渔 农宅 环境负荷 技能提升 
土生土长——云南乡村振兴研究发展中心
《云南建筑》2021年第5期52-57,共6页田芳 万丽 吴恩融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关系到社会各个阶层和组织的大事.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力量,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资源如何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当前不少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都需要深...
关键词:乡村振兴 场所精神 地域性建筑 新型抗震夯土 
“一专一村”计划:基于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的本地实践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万丽 田乐(译) 蔡金栋(译) 田晓劼(采访/整理) 汪默英(采访/整理) 王颖(采访) 
本次访谈围绕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生土建筑实践展开。受访人万丽以"一专一村"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的突出实践之一——云南光明村震后重建示范项目为例,阐述了建造工作中的难点和突破点,并就在不同地区开展生土建筑的异同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农村 震后重建 生土建筑 “一专一村”计划 本土化 全球视野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指标量化研究——以济南城区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2018年第2期24-31,共8页李琪 任超 万丽 
针对城市内涝频发、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中国已在部分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由于目前试点范围相对局部、量化分析不足等原因,试点城市应对暴雨内涝的能力仍十分有限。故本文选取济南中心城区为案例进行研究,结合当地背景条件...
关键词:海绵城市 量化分析 数值模拟 地表径流 规划设计 
从灾后重建到乡村复兴——“一专一村”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被引量:3
《建筑技艺》2017年第8期24-29,共6页万丽 吴恩融 迟辛安 
我国的乡村建设经历了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正迎来发展的转型。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大规模的乡村建设中,如何传承地域文化和支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今天大规模自上而下的乡村建设中。贫困农村...
关键词:乡村建设 灾后重建 示范项目 可持续发展 地域文化 城乡一体化 农村现代化 农村地区 
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年第3期58-64,共7页万丽 吴恩融 
在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只适用于城市地区,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中国农村现状出发,对国内外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进行...
关键词:农村可持续发展 内源性发展 农村建成环境可持续性 
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昭通,中国
《世界建筑》2017年第3期166-166,共1页吴恩融 万丽 迟辛安 柏文峰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后,光明村夯土建筑严重损毁。本项目通过提升传统夯土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室内环境质量,为村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经济、可持续的重建方案。项目成果也为当地重建政策和生土建筑规范提供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抗震性能 室内环境质量 鲁甸县 destroyed 重建方案 comfortable FLOOR 杨安国 功能空间 设计时间 
基于西南贫困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筑策略研究被引量:4
《建筑学报》2014年第S2期55-59,共5页迟辛安 吴恩融 万丽 
通过将内源性发展的理念引入到西南贫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分析并提出其在建筑策略方面的指导意义,期望能为西南贫困农村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西南贫困农村 可持续发展模式 内源性发展 建筑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