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重建

作品数:417被引量:29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纯崔成牛建国刘小虎尚守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亚东民居震后重建看乡村住宅更新机制
《住区》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宋佳薇 张路峰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子专题:特色文化区现状综合考察与中华特色文化保护,专题编号SQ2019QZKK。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乡村住宅建设逐渐与历史传统脱节,失去特色和活力。本文选取亚东震后重建的乡村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测绘典型住宅及访谈住户使用感受,梳理传统民居、村民自建住宅和政府统建住宅的建筑特征,比较其建造体系、功...
关键词:乡村振兴 传统民居 亚东地震 传承发展 灾后重建 
平原M5.5地震对区域坐标参考框架影响的快速响应与分析
《工程质量》2024年第S02期157-162,共6页陈明 张珂 李国伟 刘岩 
针对平原地震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区域坐标参考框架变化,本文选取了震中周边7座山东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利用其高采样率GNSS数据,结合快速星历与快速钟差等产品,使用PRIDE PPP-AR软件,通过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对数据进行解算与分析,...
关键词:震后重建 区域坐标参考框架 震后快速响应 基准站 PRIDE PPP-AR 高频GNSS数据 
基于迁居意愿的震后重建区地方依恋差异性特征
《山地学报》2024年第5期712-725,共14页唐勇 石瑜 钟美玲 
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202308510143);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2016年度项目(SC16B006)。
地震深刻改变了灾区人地关系,使得灾后重建区地方依恋问题备受关注。然而,基于迁居意愿视角的地方依恋争议与矛盾尚缺乏深入学术探讨与实证检验。本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区北川、汉旺、映秀等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基...
关键词:迁居意愿 地方依恋 空间环境 社区居民 汶川地震 
情系高原 艺路向前——阿坝州·理县杂谷脑营盘小学
《现代艺术》2024年第9期47-47,共1页陈世刚 李玉霞 
这是一所坐落于中国西南地区高原小城的乡镇学校,这是一群来自高原的孩子。2008年震后重建让理县杂谷脑营盘小学焕然一新,有了专属的美术教室。老师们领着孩子们在美术课上、乡村少年宫特色社团活动中体验艺术的魅力,让孩子们通过美术...
关键词:美术教室 美术课 一所 震后重建 乡镇学校 乡村少年宫 热爱家乡 阿坝州 
一个中国籍波兰人笔下的唐山震后重建
《文史精华》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程才实 
一他是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较早地关注并发表了关于1976年唐山地震恢复重建的文章;他针对中国的抗震减灾事业,发出了自己颇有见解的独特声音,他就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作家爱泼斯坦(1915-2005)。爱泼斯坦曾任《今...
关键词:共产主义战士 宋庆龄 《今日中国》 震后重建 抗震减灾 中国籍 唐山地震 波兰人 
同在屋檐下——彭州小石村整村改造建筑设计系列
《建筑实践》2022年第12期84-91,共8页 
小石村距离成都市区60km,处于四川盆地边缘、成都平原北侧龙门山脉上。这里平均气温比成都市区要低3—5℃,湿度又远低于西边的青城山地区,非常适合夏季度假。自20世纪60年代开发煤矿后,此处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后,小...
关键词:成都市区 震后重建 成都平原 龙门山脉 建筑设计 小石村 青城山 空心化 
陈云珍代表 绣出新时代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民族》2022年第10期61-61,共1页陈云珍 
我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也是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伊珎羌绣有限公司总经理。能够以一名党代表的身份参加党的二十大盛会,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亲眼见证...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 震后重建 北川羌族自治县 代表性传承人 羌绣 党的十八大以来 陈云 党代表 
震后重建背景下的社区环境设计——以伊朗灾后重建国际竞赛冠军作品为例
《设计》2022年第18期120-125,共6页胡心玥 
针对伊朗面对频发地震缺乏解决路径的系列问题,文章以“2020年Reborn伊朗灾后重建国际竞赛”冠军作品为例,从环境设计层面提出了震后社区的重建策略。该方案结合地域文化对建筑单体、构造方式、本土材料运用及居住片区的室内外空间作出...
关键词:震后重建 伊朗灾区 环境设计 社区环境 纪念性设计 
篇首语
《建筑技艺》2022年第8期4-4,共1页吴春花 
任何一个好的建筑,都应当是“在地性”的设计。这种“在地”特性源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或既有建成环境以及形成的文化、风土等地域特征,进而以空间组织、建构、材料等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策略予以回应。那么,建筑师如何看待这关乎...
关键词:震后重建 空间组织 游客服务设施 九寨沟景区 立体式 因地制宜 在地性 自然环境 
拼贴——九寨沟景区后勤配送中心恢复重建设计
《建筑技艺》2022年第8期66-73,共8页卢向东 霍春龙 郭瑽 孙中轩 王丽莉 
从设计角度总结九寨沟景区后勤配送中心在恢复重建中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案,针对总图、功能、立面设计,阐述了不同的“拼贴”设计策略,展现了该项目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关键词:工业建筑 拼贴 中央厨房 震后重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