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广云

作品数:13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农艺性状突变体小麦品种杂种优势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核农学报》《核农学通报》《山东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植物双单倍体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张开运 宋康 雷鹏 侯广云 李新华 徐相波 孙永堂 
关键词:植物 双单倍体 诱变育种技术 频率 雌核发育 孤雌生殖 杂种优势 
诱发突变技术在植物双单倍体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4
《核农学报》1999年第4期253-256,共4页孙永堂 侯广云 李新华 
本文就各种理化诱发突变技术在高等植物双单倍体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诱发突变体 植物 双单倍体 应用 
辐照小麦花粉的诱变效应被引量:3
《核农学报》1998年第4期210-214,共5页李新华 孙永堂 井立玲 刘树玉 侯广云 徐相波 
应用5Gy、10Gy、20Gy和30Gy60Coγ射线辐照4个小麦品种(品系)的成熟花粉,研究其杂交当代籽粒的发育,M1的生理损伤及M2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0Gy辐照小麦成熟花粉的诱变效果好;在M1中,10Gy处...
关键词:小麦 花粉 诱变效应 
辐照小麦花粉与有性杂交技术相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被引量:2
《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第1期5-8,共4页李新华 孙永堂 井立玲 侯广云 徐相波 刘树玉 
国家科委下达的"农作物辐射育种"(1996~2000年)课题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分别用5、10、20和30Gy60Co-r射线辐照处理4个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花粉进行杂交授粉。通过对杂种后代的调查观察,以10Gy剂量辐照处理小麦的成熟花粉诱变效果好,在M2代突变性状中有...
关键词:太谷核不育小麦 辐照花粉 有性杂交 小麦 育种 
γ辐照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变效果被引量:3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1996年第4期226-230,共5页侯广云 何世贤 
农业部"八五"重点资助
γ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剂量小于5Gy时,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速率加快,细胞和染色体畸变频率较低;剂量超过15Gy时,细胞和染色体畸变频率明显提高,但因愈伤组织生长明显受抑,而使预后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剂量为10Gy时,既...
关键词:小麦 幼胚 愈伤组织 Γ辐照 诱变效果 
五对小麦品种和突变体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比较分析
《核农学通报》1996年第3期106-112,共7页侯广云 井立玲 
以5对小麦材料及其相应的突变体为参试亲本,组配成两套2×4NC Ⅱ交配设计。对其F_1的优势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抽穗期的超中亲优势在第Ⅱ套组合中为负值外,其它性状的超中亲优势均为正值。一般而言,以突变体作亲本,...
关键词:小麦 突变体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五个小麦优异突变体八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核农学报》1996年第3期133-142,共10页侯广云 井立玲 
本试验选用5个性状各有特色的小麦优异突变体进行完全双列杂交(无反交)。利用10个组合F1和5个亲本材料研究了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F1显性程度表明:除抽穗期以负向优势为主外,其余7个性状均以正向优势占主导。...
关键词:小麦 突变体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辐射育成鲁麦20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核农学通报》1996年第1期9-11,8,共4页刘树玉 王文美 李新华 井立玲 侯广云 
对突变品种鲁麦20早熟、矮秆、红壳等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1)其早热性是由2~3对显性优势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早熟×晚热组合的早熟性狭义遗传力较高,为45.70%~71.11%;(2)株高及穗部农艺性状中以株高狭义遗传力最大,平均78.12...
关键词:小麦 矮秆 早熟性 壳色 遗传分析 
鲁麦20号小麦早熟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
《山东农业科学》1995年第3期8-12,共5页王文美 刘树玉 井立玲 李新华 侯广云 
特早熟小麦鲁麦20号分别与早、中、晚熟品种杂交,其后代均可获得超早亲P_1(鲁麦20)的早熟类型,幅度为11.5~61.7%,超早亲频率的顺序为早×早>早×中>早×晚熟品种;各组合后代早于晚亲类型高达90%以上。以鲁...
关键词:小麦 遗传力 鲁麦20号 早熟性 
小麦品种及突变体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Ⅰ.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被引量:1
《核农学通报》1994年第2期62-67,共6页侯广云 王文美 井立玲 刘树玉 李新华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以小麦不同品种和突变体为材料,组配成5×3NCⅡ交配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F_1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抽穗期在F_1代以负向优势为主外,其余7个性状均以正向优势为主,且以正向超亲最为普遍。鲁麦12号作亲本,在改善穗部性状...
关键词:小麦 突变体 农艺性状 配合力 杂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