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森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地球物理解释地球物理大地震前LATITUDE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防灾减灾学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地方铅垂线变化震前异常的原因与监测网的建立
《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第11期4-6,共3页李致森 田静 李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基金
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它的本质实际是反映了孕震体的地方铅垂线的大幅变化。它有可能成为地震预报最关键的一种短临前兆。本文概述了地方铅垂线变化震前异常的原因、监测网的建立、研究进展以及展望。
关键词:地方铅垂线 天文时纬残差 震前异常 
上海天文台时纬观测与太仓地震前兆
《国际地震动态》1991年第4期11-11,共1页李致森 韩延本 
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并提出的通过天文时纬残差观测震前异常现象的方法得到各方面的注意,经过十余年的分析与研究,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现在,除继续加强理论研究与震例分析外,更进一步开始了实用化的探讨。中国云南天文台与苏联的基塔...
关键词:时纬观测 地震 前兆 天文台 上海 
大地震前的天文时间和律度残差异常以及垂线变化
《防灾减灾学报》1990年第2期75-81,共7页韩延本 李致森 
本文讨论了大地震前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结果的短周期异常波动涨落。这种现象最先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M=7.8)后被发现,其后对大量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更证实了它确与地震有关。对于造成这一异常波动涨落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当地的垂线变化...
关键词:时间和纬度 震前的 地震研究 律度 地球物理 LATITUDE instrument 物质迁移 唐山地震 GRAVITATIONAL 
天文时纬残差波动异常的一种可能的地球物理解释被引量: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9年第10期16-22,共7页李致森 韩延本 田静 
天文界一般都从地球大气的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的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的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的可能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地方铅垂...
关键词:天文时纬观测 地球物理 残差波动异常 地震 构造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