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伟明

作品数:31被引量:7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主题:营业税民国时期税收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华商》《近代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商办到官办: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福建茶叶仓储组织的演进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2期125-134,共10页郑小红 柯伟明 
近代以来,受国际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包括福建在内的中国茶叶贸易由盛转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福建省政府为振兴茶业,从管控茶叶仓储组织入手,逐步改革茶叶运销。福建茶叶仓储组织经历从商办宁昌茶仓到官商合办福州第一茶仓,再到官办...
关键词:茶业 福建 仓储 茶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明投包税制度探析被引量:1
《民国档案》2023年第2期79-89,共11页柯伟明 应泽园 
北京用友基金会“商的长城”重点项目“近代中国商人包税史料整理”(项目号:2021-Z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清末民初,广东包税盛行,主要采用私商认包和招商投筒(投标)包税的方式。1920年以后,在投筒包税的基础上,广东兴起一种当众出价竞投的包税形式——明投包税。广东明投包税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旨在减少政府招商包税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包税制 明投包税 承商公司 
近代中国招商投标包税制度探析被引量: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07-119,共13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16ZDA131)。
包税制是一种古老的税收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变中仍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选择承包商方式的不同,包税制有投标包税和认税(非投标包税)之别。清末民初投标包税制度逐渐兴起和发展,甚至一度大行其道,至南京国民政...
关键词:包税制 招商投标 认税 
民国时期财政分权体制下田赋归属的变动被引量:5
《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3期107-123,161,共18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研究”(20AJY018)的阶段成果
民国时期,传统财政制度向现代财政制度转型,初步建立并实施了国家与地方财政分权体制。田赋作为传统中国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其归属在民国财政分权体制中几经变动。北京政府时期,田赋名义上属于国家税,实际上为地方军阀所控制。南京...
关键词:田赋 税制 财政体制 田赋征实 
行业与税政: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火柴税征收及其纷争被引量:2
《民国档案》2019年第4期55-66,共12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16ZDA1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营业税制度研究”(16CZS048)的阶段性成果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在外国进口火柴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火柴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各地火柴商纷纷呼吁政府减轻税收负担,提高进口火柴关税税率。随着南京国民政府一系列税收改革的实施,火柴税经历了从消费税到统税的转变...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火柴业 消费税 统税 同业公会 
民国时期税收制度的嬗变被引量:14
《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149-170,207,208,共24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16ZDA131)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随着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一系列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实施,传统税制逐步向近代税制嬗变,在管理体制、征收制度、税制结构、征纳关系、涉外税制等方面呈现出复杂面相。传统财政集权体制向财政分税制转变,名为分权实则集权;包...
关键词:民国时期 税收制度 嬗变 
1934年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与地方税收整理被引量:3
《近代史学刊》2018年第2期121-136,304,305,共18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16ZDA1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营业税制度研究”(16CZS048)的阶段性成果
为解决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遗留的问题及救济农村经济,南京国民政府于1934年5月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在财政部筹划下,各方代表积极参会,提出了许多关于减轻税收负担及改善税制的议案。经过热烈讨论,大会通过一系列整理地方税收的决议...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 地方税收 田赋附加 苛捐杂税 
引进与调适:近代中国营业税之课税标准及其争议被引量:2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2期52-65,共14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批准号:16ZDA1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营业税制度研究"(批准号:16CZS048)阶段性成果之一
近代西方各国营业税制度并非单一固定模式,其课税标准有不同类型,亦有许多变化。中国引进西方营业税制度以后,中央和地方设定的课税标准以营业额为主,辅之以资本额或收益额,并随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和调适。在营业税立法和征收过程...
关键词:营业税 课税标准 近代中国 营业额 资本额 
1936—1937年广东币制改革的券币比率之争被引量:3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69-87,共19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南抗战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6ZDAl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营业税制度研究"(16CZS048)的中期成果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被视为统一全国货币的标志性事件,但实际上各地改革步调并不一致。陈济棠军事割据是国民政府在广东推行法币政策的最大障碍,财政部多次派员商洽无果而终。自1936年7月广东"还政中央"以后,国民政府...
关键词:法币改革 广东 券币比率 宋子文 蒋介石 
宋子良与广东归政中央后的财政整理被引量: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102-111,共10页柯伟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南抗战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6ZDAl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批准号:16ZDA1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营业税制度研究"(批准号:16CZS048)
1936年7月,陈济棠"反蒋"失败后宣布下野,广东开始归政中央。为全面控制广东财政大权,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宋子良为广东财政特派员兼省财政厅长,负责整理广东财政事宜。在中央政府和广东当局的大力支持下,宋子良采取多种措施,在筹集款项、...
关键词:宋子良 广东 财政整理 归政中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