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亚艳

作品数:40被引量:11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心血管疾病心肌组织微粒高凝状态心房颤动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介入放射学杂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循环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心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2年第5期653-656,共4页陈媛 谭玥 吴胤松 毕亚艳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核蛋白,参与转录调节、DNA复制和修复以及核小体组装。其主动或被动释放至胞外的HMGB1,可以参与许多不同的过程,如炎症、血栓形成、组织再生等。大量文献已证实,HMGB1在如冠心病、心房颤动、深...
关键词:冠心病 血栓栓塞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血清尿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疑难病杂志》2022年第1期90-93,共4页谭玥(综述) 毕亚艳(审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常规面上项目(81670298)。
目的尿酸是人体嘌呤核苷酸代谢的最终产物。研究发现,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升高除了与痛风发作有关,同时还参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对血栓相关性疾病也有一定诊疗价值。文章就SUA与心血管疾病相...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尿酸 高尿酸血症 机制 
微粒与血栓被引量:2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年第6期734-737,共4页翟瑗媛 陈媛 毕亚艳 
微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通过细胞膜出芽形式释放出来的0.1~1.0μm小囊泡。血液循环的微粒大多数来源于血小板,也来源于白细胞、红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不同来源的微粒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且作用广泛。最近研究发现微粒在血栓...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细胞源性微粒 血栓形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冠脉无复流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0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年第9期1148-1149,1152,共3页曾令泽 陈媛 吴胤松 谭玥 毕亚艳 
近几十年在降低冠状动脉疾病(CAD)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死亡率和实施最佳血运重建方面我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由于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的存在可能限制梗死心肌的挽救。无复流的存在与主要不...
关键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冠脉无复流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梗死心肌 血运重建 PCI术后 MACE 
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治疗方法被引量: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年第1期71-75,共5页石鑫 修春红 王琳鑫 翟瑗媛 陈媛 曾令泽 毕亚艳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疾病的总称,通常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会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大量研究表明CMVD患者同时合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这对其预后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VD的病理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循环 微循环 病理学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和心血管疾病血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年第9期1139-1141,1146,共4页王琳鑫 陈媛 曾令泽 毕亚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298)
一直以来,血栓的防治都是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重要,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血栓防治措施。研究发现,炎症不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更与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疾病诊疗 血栓形成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发病机制 血栓防治 研究进展 
炎症在心房颤动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年第6期748-749,共2页余倩 毕亚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29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卒中及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机会为4.9%~6.9%,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上20%~30%的脑卒中归因于房颤。在房颤中很多因素可引起血栓形成...
关键词:心房颤动 高凝状态 炎症 血栓栓塞 收缩功能不良 血液淤滞 脑卒中 心律失常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心血管疾病被引量:2
《心脏杂志》2017年第2期232-235,共4页王利秀 佟春芝 马国力 张妍 毕亚艳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H201347)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网状结构。随着NETs生成和作用机制的阐明,已发现其具有抗炎、促凝、抗凝及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作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抗炎 促凝 心血管疾病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他抗凝机制被引量:11
《医学研究杂志》2016年第4期165-167,共3页马国力 毕亚艳 佟春芝 王利秀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201347)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由于血流异常、内皮损伤和血液成分变化导致自身处于高凝状态。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成为房颤药物治疗基石。达比加群是高选择性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其经...
关键词:达比加群 非瓣膜性房颤 高凝状态 抗凝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第29期5794-5796,共3页佟春芝 李文静 马国力 张妍 孟焕 丁文博 何献春 毕亚艳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01347)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尽管发生率较低,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高凝状态源自患者的自身因素及支架植入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组织因子大量表达、...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凝状态 血小板活化 微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