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富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生哲学建设生态文明伦理道德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术评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寻梦、追梦与圆梦: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构建被引量:1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7,共7页苏振富 
奋力实现"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流行的主流政治话语,它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亿万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百年祈盼和理想信念。回顾实现"中国梦"的艰辛"寻梦"历程;展示实现"中国梦"的"追梦"路径和光明前景;提出坚定理想...
关键词:寻梦 追梦 圆梦 民族复兴 中国梦 理想信念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 建设强化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被引量:5
《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2期21-23,共3页苏振富 
党的十八大发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不仅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
关键词:建设生态文明 伦理道德教育 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 生活环境 永续发展 
恩格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对两种不同类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被引量:2
《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67-72,共6页罗郁聪 苏振富 
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共同创建马克思主义开始 ,他们之间除了长期分工、合作研究之外 ,恩格斯还独自钻研、创作以及为了捍卫、阐扬马克思主义 ,撰写了许多论著 ,不仅为形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在理...
关键词: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当代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发展 俄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 
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1-5,共5页苏振富 
从“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及“根本落脚点”的新视角 ,来阐述“三个代表”体现党的先进性及其广泛代表性 ,并以此为切入点 ,揭示和阐明“三个代表”思想与改进和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的内在联系及其必然体现。
关键词:"三个代表" 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思想作风 学风 工作作风 
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罗郁聪教授理论经济学研究述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117-122,共6页苏振富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研究述评 理论探索 不发达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化途径初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94-99,共6页苏振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1.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2.总结和继承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3.吸取现代科学中的哲学养料和西方现当代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合理...
关键词:哲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现代化 途径 
在当前的运动中坚持着运动的未来——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3-6,共4页苏振富 
文章立足于时代的变迁,通过深入阐述《共产党宣言》关于“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宣言》这一光辉文献的不朽价值和魅力。共产党人在自己的行动纲领和策略思想中,既要从现实的社会状况和历史条件出发,为...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革命 《宣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 共产主义 共产党人 行动纲领 民主革命 工人阶级 
坚持战斗的唯物论和革命的辩证法的科学统一
《福建论坛》1983年第1期8-13,共6页商英伟 苏振富 
把辩证法和唯物论自觉地有机结合起来,既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批判唯心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坚持战斗的唯物论和革命的辩证法的科学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在辩证法史上实现革命变革的根...
关键词:革命变革 政治上层建筑 黑格尔主义 蒲鲁东 客观性原则 费尔 反对主观主义 辩证关系 内部规律 伯恩施坦 
试论《哲学笔记》对辩证法体系的构想被引量:1
《哲学研究》1982年第2期25-32,共8页商英伟 苏振富 
目前对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探讨性文章,一般地都认为其中关于“辩证法的要素”,就已经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或者说它“提供了辩证法体系的雏形”。其实,不论是“辩证法的要素”的前七条也好,整个十六条也好,都只是从...
关键词:《哲学笔记》 唯物辩证法 构想 列宁 内在联系 要素 黑格尔辩证法 科学体系 认识论 《逻辑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