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彦丰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林黛玉刘长卿诗歌文化解读唐传奇诗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丝绸之路》《当代教师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昆德拉的反“斯大林主义”情绪——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小狗起名为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123-125,共3页郝彦丰 李红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一只"杂种狗崽"曾准备被起名为"托尔斯泰"。作品中人物的声音就是作家思想的流露,基于此可以看出昆德拉的真实情感。事实上,作家并非讨厌托尔斯泰,而是憎恨托尔斯泰的国家,这是其反"斯大林主义"情绪的另一...
关键词:昆德拉 小狗 托尔斯泰 反“斯大林主义” 捷克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
《丝绸之路》2011年第6期69-72,共4页李红雨 郝彦丰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贾府中最失败的处世者。其实并非如此,她首先是一个自恋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处世方式。她强调自我,有一个小小的自我世界,但并不自闭。她对丫头、婆子们立威为主、言语刻薄,对情敌化敌为...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交际心理 处世态度 
启窗窥人生——从白居易诗歌中的“窗”意象看其“维摩人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31-33,共3页郝彦丰 李红雨 
在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中,"窗"这一意象频繁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居易就是一位窗边的隐者,诗意地栖居在一扇扇美丽的窗边并构成了自己的窗边人生,而这种独特的审美生存方式也正是其"维摩人生"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白居易  宗教情怀 “维摩人生” 
尴尬生存与诗意救赎——唐传奇中“妓女仙化”现象创作的文化解读
《丝绸之路》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郝彦丰 李红雨 
在唐传奇中,有一个较为新鲜的文学现象——“妓女仙化”现象,这类作品往往把妓女称作仙女或者妓女死后化为仙女。这一现象的创作实质就是唐代的文人士子们面对自己尴尬的生存境遇而采取的一种诗意救赎方式,文人士子以此来弥补人生缺...
关键词:唐传奇 妓女仙化 诗意救赎 
刘长卿诗歌中的“闭门”意象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25-27,共3页李红雨 郝彦丰 
大历诗风的代表诗人刘长卿的诗,其意象的营构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他的诗歌中,共有30多处写到了"闭门"这一意象,因此,他可以堪称是一位"闭门"诗人。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形成原因及其所构成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刘长卿 诗歌 “闭门”意象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内涵
《当代教师教育》2005年第S1期158-160,共3页李红雨 郝彦丰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渊源有一个动人的“还泪”之说,我们从中得知她的本真状态为一株仙草,这是作者赋予这个女性形象的一种文化象征意义。其实质是对自然生命的追求,亦是对“道”的追求。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两个相关的主题:一是对...
关键词:林黛玉 绛珠仙草 生命 自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