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

作品数:38被引量:7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跨境民族人类学京族文化遗产家园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江淮论坛》《民族艺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东盟跨国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互动与创新传承——中国-东盟跨国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之一被引量:4
《百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74-81,共8页黄玲 
2020年广西社科界智库重点课题“中越跨境民族文化遗产调查及文化安全研究”(批准号:Gxskjzk202016);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2019年度立项资助项目“桂西地区民族村落的乡土传统与创新传承”(批准号:2019MDMZX001);2016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中国-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创新团队”。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活态性、共享性、代表性和集体认同决定了其不会局限于民族国家的政治边界。人类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时代,涌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从竞争性的文化资本转向合作性的文化资源的新命题。文章基于中国-东盟跨...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国共享 互动模式 
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述评被引量:2
《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41-48,共8页徐杰舜 黄玲 
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虽然记忆甚少,但仍有回顾的价值,更有述评的必要。本文从广西民族关系整体评估研究、广西古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近现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当代民族关系研究四个方面述评了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现状,认为广...
关键词:广西民族关系 广西民族关系史 广西古代民族关系 广西近现代民族关系 广西当代民族关系 国家样本 
器以藏礼 跨境共生:壮族天琴文化的创新传承——基于中越边境龙州金龙村落的考察被引量:4
《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第1期150-155,共6页黄玲 
广西民族大学一流学科2019年立项资助项目“桂西地区民族村落的乡土传统与创新传承”(2019MDMZX001)。
当今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文化遗产运动旨在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这对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了新的命题与挑战。跨境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民族国家的文化政治与社区主体的身份杂糅,也体现出文化共同体的互动互惠。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琴文化 中国 越南 跨境共生 
高校学报参与“三全育人”路径探析——以广西边疆民族地区为例被引量:5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121-124,共4页黄玲 
2016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类“应用型高校人文学科科研创新与实践教学互动研究”(2016JGA335)
学术创新是科研育人最核心的动力。高校学报作为科研成果发表与学术话语传播的平台,在办刊过程中要积极融入"三全育人"的大格局。文章以广西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为对象,通过梳理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资源禀赋,进一步明晰办刊定位与栏目内涵...
关键词:高校学报 三全育人 刊研结合 德智并举 路径 
他者想象与地方记忆:中越边关的文化景观——跨境文化遗产研究之四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黄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人类学视域下越南民族文学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BWW023)
文章从文化遗产视角观照友谊关的历史图景与文化景观,通过中越使臣的他者想象,以及地方记忆中班夫人与伏波崇拜的主体互动,对"一带一路"跨境民族遗产的实践与传承进行互视与反思。
关键词:友谊关 中越边境 跨境民族遗产 班夫人崇拜 伏波崇拜 
村落在国境上:跨境民族的乡土植根与国家认同——基于广西防城京族巫头村的调查被引量:4
《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84-89,共6页黄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人类学视域下越南民族文学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14Bww023)
讨论中国传统"乡""土"的结构关系可以尝试观照边疆村落乡土社会的生发肌理。中越跨境民族京族在海洋与土地之间寻求生存资源,以传说中的神话叙事建构了祖先记忆与地方信仰,并通过恢复哈节祭海神仪式来实践家园景观、族群认同与国家话语...
关键词:中越跨境民族 京族 乡土社会 家园景观 国家认同 
英雄祖先与边疆家园:壮族与岱、侬族的侬智高信仰——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之三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76-82,共7页黄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人类学视域下越南民族文学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BWW023)
文章立足于中国靖西安德乡侬智高信仰的调查,比较分析中国壮族与越南岱(tai)、侬族(nung)对族群遗产的记忆与传承,并对中国边境民族村落的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国家认同的大前提下,如何通过家园遗产的传承与...
关键词:英雄祖先 边疆家园 跨境民族 侬智高 文化遗产 
应用型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反思与探索——基于人文学科的分析被引量: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140-143,共4页黄玲 
2016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中国-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高校人文学科科研创新与实践教学互动研究"(2016JA335)
中国地方高校正处于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对复合型、应用型的要求必然不可脱离宽厚的理论基础,因此转型发展不是让地方高校革除人文学科的传统另起炉灶。面对这一困境,文章在梳理人文学科与应用型的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指...
关键词:应用型 地方高校 人文学科 科研创新 
道之生生:线路遗产视域下的道路景观——以滇缅通道和顺古镇为考察对象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黄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人类学视域下越南民族文学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批准号:14BWW023);2016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中国-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文化线路和人类学的理论视域来审视我国的古道遗产,通过对中国古道的知识考古,反思西方学界对道路景观的定义与观照,并以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之滇缅通道上的和顺侨乡为考察对象,聚焦道路沿线所发生的族群沟通与文化互动,通过和顺...
关键词:线路遗产 滇缅通道 和顺古镇 迁移 家园遗产 
沼边之地与边疆家园:京族家屋与村落的空间建构——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之二
《百色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53-58,共6页黄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人类学视域下越南民族文学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BWW023);2016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中国-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创新团队"
京族作为跨境民族,从越南迁徙移居到中越边疆的巫头、山心与澫尾等中越边疆的海岛上,将这一历史上为中越王朝认定的"沼边之地"构建为"边疆家园",具体体现为神话正名、史歌记忆、居所建造、家屋养育、村落联合与族群遗产等复杂过程与经验...
关键词:边疆家园 跨境民族 京族 空间 文化遗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