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民

作品数:12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原油原油脱水脱水器绝缘棒聚结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特种油气藏》《油气田地面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单家寺油田稠油矿场脱水工艺试验被引量:1
《特种油气藏》1997年第4期51-53,共3页余大民 
方法采用原油脱水电容调压补偿供电装置进行稠油脱水试验。目的解决一般供电装置经常出现的跳闸问题,提高脱水效果。结果稠油电脱水器内应采用少电极结构(设两层电极),既能降低耗电量,又能保证脱水效果。结论这是一种“永不跳闸”...
关键词:稠油 油田 矿场 脱水工艺 原油 
原油脱水工艺的合理组合被引量:3
《石油规划设计》1997年第2期43-44,共2页余大民 
原油脱水工艺有化学脱砂、聚结沉降、电脱等多种工艺,在简要阐述了这些工艺的内在基本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合理组合之后,从中得出与“JD-I型机电脱水器”[1]一文的两点商榷意见:①聚结沉降脱水不应设计在电脱水之后;
关键词:原油脱水 聚结 乳化 破乳 
水力旋流过程中油水两相的分离与乳化
《油气田地面工程》1997年第1期30-31,共2页余大民 
结合高含水期原油物性的变化和油水两相介质乳化与破乳的机理,分析了高含水原油在水力旋流过程中同时具有分离和二次乳化的两重性。指出如果两相密度差大、离心加速度足够高,就可获得好的分离效果,反之就会产生二次乳化。通过对大罐...
关键词:旋流器 原油脱水 三相分离 乳化 破乳 
旋流聚结技术初探被引量:7
《油气田地面工程》1996年第5期22-22,60,共2页余大民 
油、气、水三相介质在一定的离心加速度下同时旋流,对小油珠有很好的聚结作用,可获得较好的油、水分离效果。这种聚结工艺比较简单,无需任何聚结材料,也不存在堵塞问题。重点叙述了旋流聚结的原理:分散在水中大小不一的油珠在旋流...
关键词:旋流 聚结 油水分离 旋流分离器 原油 
电脱水器内电极层数设置数量的探讨被引量:1
《油田地面工程》1994年第5期56-58,共3页余大民 
对电脱水器内乳化原油中水珠间吸引力进行计算后表明,靠增加电极层数、减少电极间距来提高电场强度,进而提高脱水效果的方法,不但没有作用,反而有害。原因是,水珠间的距离和水珠粒径对水珠间吸引力的影响远大于电场强度的影响。进...
关键词:电脱水器 电极 原油 脱水 脱水器 
脱水绝缘棒击穿电压值的确定
《石油规划设计》1994年第3期36-36,共1页余大民 
提出确定脱水绝缘棒的击穿电压应从电源装置输出的电压值、电脱水工艺易产生高幅值过电压和脱水温度几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原油 电脱水 脱水器 电绝缘材料 标准 击穿电压值 
原油电脱水(脱盐)绝缘棒击穿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炼油设计》1994年第5期55-58,共4页余大民 钱漪渝 
通过对原油电脱水(脱盐)绝缘棒棒内最大电场强度计算和多次电击穿试验,分析了在生产中绝缘棒被击穿不是由于电场强度过高而造成的两种“异常现象”,指出“放电”是造成击穿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两方面的主要改进措施:(1)棒芯抽真空,注...
关键词:原油 脱盐装置 电绝缘材料 放电 绝缘棒 
原油脱水(脱盐)绝缘棒击穿原因分析
《石油规划设计》1994年第2期38-40,共3页余大民 钱漪渝 
原油电脱水器上引入高压电源的套管(俗称绝缘棒或高电压引入棒)常被击穿。通过对棒内最大场强计算、电击穿试验及分析,提出放电是造成击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原油 脱水 电脱水 脱水器 绝缘材料 
原油脱水供电装置的发展
《石油规划设计》1993年第4期27-30,共4页余大民 
从原油脱水工艺出发,阐述了供电装置应具有严格限制过电流和过电压幅值,以及耗电少、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多种性能,在对国内使用的各种供电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同时,重点介绍了笔者新研制的集多种性能于一体的“原油脱水电容调压补...
关键词:原油脱水 供电装置 
电脱水器的自动断电装置不应去掉
《油田地面工程》1991年第3期49-49,共1页余大民 
在原油“无罐无泵”集输流程中,如果电脱水器内出现气体空间,液位继电器(自动断电装置)复位,将造成电脱水器供电中断,并使整个流程无法正常运行。于是有人提出,去掉液位继电器,并建议修改《地面油气集输规范》中关于“电脱水器应设置保...
关键词:电脱水器 油气集输 继电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