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国法

作品数:49被引量:3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艾丽丝·默多克小说默多克修辞性叙事批评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江西社会科学》《外语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本体论的辩证性:保罗·德·曼语言理论中的修辞观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141-145,共5页岳国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WW00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5-ZD-147);河南工业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014YWQN13)
保罗·德·曼的修辞观汲取尼采的修辞性语言观,融合早期浪漫主义的语言理论,辩证地审视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在德·曼的修辞论中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种辩证法,它强调语言层面上字面义和比喻义的差异性共存,意义层面上个性体验的动态生...
关键词:保罗·德·曼 辩证法 修辞 
《心灵的慰藉》中的土地伦理观被引量:1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30-32,共3页姚竹 岳国法 
《心灵的慰藉》被誉为美国当代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特丽·威廉斯以独特的经历和写作风格记述了自己如何陪同身患绝症的母亲在美国西部的大盐湖畔,从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作者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细致入微。本文将从人与...
关键词:特丽·威廉斯 《心灵的慰藉》 土地伦理 
可然性模仿:自然文学文本世界的生态符号学阐释被引量:5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29-136,160,共8页岳国法 谭琼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现代绘画诗中的中国物化文化改写审美研究"(11BWW01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保罗.德.曼的修辞美学研究"(2015-ZD-147);河南工业大学省属高校项目"保罗.德.曼语言现象学的认知论研究"(2014YWQN13)
运用生态符号学阐释自然文学中的文本世界,可以发现其可然性模仿的本质。自然与人之间的可然性关系,其本质是创设一个新概念预示自然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自然摹写的象似性不是审美客体的呈现,而是物的可然性存在。在自然与人作为能指...
关键词:自然文学 生态符号学 可然性 象似性 
从违反会话合作角度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36-39,共4页岳国法 姚竹 
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对话为着手点,重点分析了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的违反所产生的夸张、幽默等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尽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会违反合作原则,但并不影响...
关键词:会话原则 合作原则 语用效果 
修辞自然化:保罗·德·曼的意义论被引量: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91-96,113,共7页岳国法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WW001);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5-ZD-147);2014年河南工业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014YWQN13)
修辞自然化是保罗·德·曼意义论的重要表现,其神秘的直观性反对意义的语法化,强调人的认识视角在经验事件时的不确定性。在阅读的盲视与洞见之间,德·曼倡导文学批评的纯粹性,把阅读的开端定位于文本,其目的是为了突显文本语言的述行功...
关键词:保罗·德·曼 自然化 修辞 
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的生态批评解读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48-51,共4页岳国法 王媛 
《特别的猫》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能够体现其生态思想的非虚构小说。本文从生态批评这一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能够深刻体现出莱辛的生态哲学思想。莱辛在小说中细致描绘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通过对人...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特别的猫》 生态批评 
追寻心灵的自由——解读《机缘》《匆匆》《沉寂》的二元对立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11期62-64,共3页王亚单 岳国法 
二元对立既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思想,也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中的重要批评手段,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已然成为文学批评领域不可小觑的研究方法。文章从情感与理智、逃离与回归、束缚与自由三组二元对立来探讨艾丽斯·门罗《逃...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 《机缘》 《匆匆》 《沉寂》 二元对立 
艾丽斯·门罗小说《侵犯》的叙事文体分析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10期37-39,共3页王亚单 岳国法 
《侵犯》是艾丽斯·门罗代表作《逃离》中的第六篇。小说以多重视角将故事演绎的层次分明,令读者回味无穷。本文从叙事学与文体学的交叉面,即叙事视角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方面进行探析。分析发现《侵犯》的心理视角、意识形态视角、时间...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 《侵犯》 叙事视角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庇护所》为例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9期25-26,共2页王亚单 岳国法 
《亲爱的生活》是艾丽斯·门罗最新的一部作品,不同于以往其他小说集以女性为主的叙述,该作品融入了更多的男性声音。上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凸显,克服了男权制的压迫,女性意识得以唤醒。本文所选研究对象即是《庇护所》中在男权压迫...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 《庇护所》 女性意识 
艾丽斯·门罗小说《逃离》的文体学分析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8期82-83,85,共3页岳国法 王亚单 
《逃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的代表作,门罗以其精确朴实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技巧将小说人物乃至情节发展演绎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逃离》,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字系学等不同层面探讨...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 《逃离》 文体学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