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启云

作品数:27被引量:8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宗教认同宗教主体性社会化媒体大学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爱好者(下半月)》《电影文学》《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电子世界》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化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性崛起与群体性认同被引量:24
《新闻记者》2016年第2期48-53,共6页隋岩 常启云 
社会化媒体是媒介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群体传播时代,还带来了一种新的社群组织方式,即围绕群体认同所构成的共同体。与传统媒介时代不同,社会化媒体的群体传播促进了个体主体性意识的崛起,这种...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群体传播 主体性 认同 
网络时代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被引量:2
《劳动保障世界》2015年第6X期55-56,共2页常启云 
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状;特征及其认同力模型的构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424004106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结合我国目前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在内,凝练出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学校抓起。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兴起和海量信息的传播,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大学生...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影《归来》的中国式悲剧意识分析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14年第24期60-61,共2页常启云 
悲剧的概念尽管来源于西方,但悲剧的内涵及其折射出来的悲剧意识却在不断的演化,尤其在东西方不同的文明背景中。电影《归来》重在人性层面的刻画,沉淀了时代和历史,虽然没有古希腊悲剧中那种宏大的复仇场面、复杂的矛盾纠葛,但其对主...
关键词:《归来》 中国式 悲剧意识 
论群体传播中的群体主体性--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考察被引量:8
《当代传播》2014年第6期18-21,共4页隋岩 常启云 
互联网时代,基于人类的群居本性及社会变迁中的抱团取暖,"群体"逐渐崛起,而社会化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为"群体"崛起创造了外部条件,网络群体传播的撒播式传播方式所引发的群体效应形成了强大影响力。坚持流动的空间与碎片化时间的结合、"礼...
关键词:主体性 群体传播 群体 崛起 
颠覆与重构:大数据时代下的广义收视率被引量:1
《新闻知识》2014年第12期17-18,16,共3页常启云 
传统收视率调查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和片面数据,大数据能够获得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大数据的无需抽样能够终结传统收视率的数据造假难题,大收视时代的广义收视率能够纠正传统收视率的统计偏向问题。因此,大数据大收视时代...
关键词:传统收视率 大数据 广义收视率 
宗教文化传播的偏向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8期156-161,共6页常启云 
伊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认为媒介是有时空偏向的,不同的媒介偏向对于文明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偏向性影响。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其在不同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倚重着不同的媒介,偏于时间的媒介传播注重时间的延续性,直接影响了古代宗教...
关键词:媒介传播 偏向理论 宗教文化 
微信朋友圈:一种被建构的熟人关系被引量:7
《网友世界》2014年第15期45-45,47,共2页常启云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社交属性的集中体现,契合了人类对沟通和交流的渴望。某种程度上,微信朋友圈实现了现实中强关系的平行转移,扩大了弱关系之间联系的可能性。在快速流动的现代陌生人社会中,微信朋友圈增强了现代人交往的粘性,但朋...
关键词:微信 朋友圈 建构 熟人关系 
颠覆与重构:大数据时代下的广义收视率
《电子世界》2014年第15期184-185,共2页常启云 
传统的收视率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和片面数据,大数据能够获得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大数据的无需抽样能够终结传统收视率的数据造假难题,大收视时代的广义收视率能够纠正传统收视率的统计偏向问题,因此,大数据大收视时代下...
关键词:收视率 大数据 大收视时代 广义收视率 
传媒与社会文化变迁的批判性解读
《传播与版权》2014年第8期97-98,共2页常启云 
传媒既是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现代性的代表性标志。传媒在现代化过程中,其自身在浸润、反映、代表着特定社会文化的同时,又以其符号传播的意识形态的形塑、媒介权力与资本的合谋,共同引发了社会文化的质的变迁,成为现代性——这...
关键词:现代化 传媒 社会文化变迁 批判性 
群体传播视野下的宗教认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4期93-96,共4页常启云 
宗教与传播密不可分,作为群体的传播与作为意义的宗教认同同构相生。作为群体的传播对于信徒群体的宗教认同具有发生学意义,基于传递观意义上的群体传播形塑了宗教群体的元认同,而基于仪式观意义上的群体传播则赋予这种认同以特有的意义...
关键词:传播 宗教 群体 认同 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