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芳

作品数:7被引量:8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卵子发生卵巢发育组织学圆口铜鱼受精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动物》《水生生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唇精子早期入卵观察
《四川动物》2009年第4期493-498,共6页甘光明 张耀光 张贤芳 王志坚 
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No.2001-6630);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No.03121)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
关键词:唇 受精塞 受精锥 精子尾部 精子耗能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7
《水生生物学报》2006年第3期284-291,共8页甘光明 张耀光 张贤芳 王志坚 
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No.2001-6630);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No.03121);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科学基金(No.2004A106)资助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
关键词:唇(鱼骨) 受精细胞学 雌雄原核结合 受精膜外举 
硬骨鱼类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研究综述被引量:14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70-74,78,共6页张贤芳 张耀光 王志坚 
教育部重点项目(02061);重庆市攻关项目(2001-6630)
就鱼类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中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和分化,卵黄物质的来源、积累及形成,滤泡细胞的发育过程与功能,卵膜的形成、变化,在卵巢发育时期和卵子时相的划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有关硬骨鱼类研究的前沿方向及研究...
关键词:硬骨鱼类 卵巢发育 卵母细胞发生 
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发生的超微结构被引量:5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119-124,共6页张贤芳 张耀光 甘光明 王志坚 
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02061);重庆市攻关资助项目(20016630)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第1时相,卵原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核仁1个,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组成;核内异染色质少,常染色质多;细胞质中有1~2个核仁样体,线粒体数量少,其基质电子...
关键词:圆口铜鱼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超微结构 
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6期892-897,901,共7页张贤芳 张耀光 甘光明 王志坚 
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02061);重庆市攻关资助项目(2001-6630)
对采于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165尾圆口铜鱼进行了常规解剖,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可分为Ⅰ~Ⅴ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以卵原细胞为主.Ⅱ期卵巢体积增加,呈'V'形;第2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小生长期,产卵板明显;细胞质...
关键词:圆口铜鱼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卵母细胞 组织学 
中华蟾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5期454-457,共4页张贤芳 张耀光 王志坚 郭宪光 
重庆市水产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20 0 1年 1~ 2月、9月对采于重庆北碚的中华蟾蜍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表明 :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 ,但基本结构相同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比真皮薄 ,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 ,真皮分为疏松层、筛层和致密...
关键词:中华蟾蜍 皮肤 组织学 适应性 形态结构 生境 
中华蟾蜍血细胞的观察被引量:11
《四川动物》2002年第4期211-214,共4页郭宪光 张耀光 王志坚 张贤芳 
应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氏染色、活体观察和血细胞计数法研究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血细胞形态。结果表明:红细胞有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红细胞较大,椭圆形,平均19.41×14.25μm,细胞核染色质密集。白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
关键词:中华蟾蜍 血细胞 适应 两栖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