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隆彬

作品数:3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潍坊学院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赫鲁晓夫斯大林档案资料列宁贝利亚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天地》《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南京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苏联对三次诺贝尔文学奖的处理方式浅析
《西伯利亚研究》2020年第5期64-75,共12页徐隆彬 
1958、1965和1970年苏联先后有三位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和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苏联政府对这三次获奖的处理方式却很不相同。苏联将第一和第三次获奖视为西方国家的政治挑衅,持坚决反对态度,对授奖者和获奖人进行了谴...
关键词:苏联 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 肖洛霍夫 索尔仁尼琴 
被冒名“回忆录”污名14载的布鲁西洛夫将军
《文史天地》2019年第12期87-91,共5页徐隆彬 
布鲁西洛夫其人 阿·阿·布鲁西洛夫于1853年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贵族家庭,1872年从贵族子弟军官学校毕业后即到部队任职,并不断获得升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3月,已升至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军衔为骑兵上将),而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
关键词:二月革命 历史教科书 军官学校 贵族家庭 第一次世界大战 贵族子弟 临时政府 回忆录 
苏联《历史档案》杂志的创办与停刊
《西伯利亚研究》2019年第5期56-61,共6页徐隆彬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慢慢"解冻",1953年7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提出了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问题,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提出公布历史档案文件以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的呼声。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档案》杂志于1955年创刊。该杂志...
关键词:苏联 《历史档案》杂志 创办 监管 停刊 
身为苏联战俘却想主政德国的赛德利茨将军
《文史天地》2019年第8期17-20,共4页徐隆彬 
瓦尔特·赛德利茨于1888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世袭军官家庭,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是率部进犯法国和荷兰,后于1941年6月参加希特勒的侵苏战争。1942年3月,他率领以他的族姓命名的突击部队把在莫斯科西北杰米扬...
关键词:德国 军官 政权 利茨 
苏联与战后罗马尼亚人民民主政府的建立
《西伯利亚研究》2018年第5期68-74,共7页徐隆彬 
1944年秋,苏军占领罗马尼亚。次年1月,苏联决定帮助以罗共为首的民族民主阵线接管政府,为此它不仅利用占领者的身份支持该阵线为取得政权而组织的示威游行,而且还直接要求和调动部队胁迫国王罢黜正在当政的、由资产阶级和王室代表占多...
关键词:苏联 罗马尼亚 人民民主政府 
苏联与二战后匈牙利民主联合政府的组建、改组和转型被引量: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年第1期107-118,共12页徐隆彬 
二战后初始,苏联一方面容许匈牙利实行自由选举,并根据各民主政党在选举中的得票数来确定它们各自在政府中所占的职位比例,从而使新建立的政府很像是一个符合人民意志的民主联合政府,另一方面又让匈牙利共产党掌管内务部,设立由匈共代...
关键词:苏联 匈牙利民主联合政府 组建 改组 转型 
从档案资料看苏联对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立场被引量:1
《俄罗斯学刊》2018年第1期137-152,共16页徐隆彬 
关于苏联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所持立场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其中我国比较权威的史料认为,在这场冲突中苏联自始至终都支持印度。但有关苏联解密档案资料表明的情况是: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前夕,苏共中央主席团于1...
关键词:1962年 中印边境冲突 苏联 立场 古巴导弹危机 
朱可夫元帅与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
《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8期123-127,共5页徐隆彬 
在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中,马林科夫一派与赫鲁晓夫一派进行了生死较量。在朱可夫参与该事件前,事件中的斗争双方都曾对他作过争取,他因担心马林科夫一派获胜后会改变苏共二十大的路线,故而站在了赫鲁晓夫一方,随后他为赫鲁晓夫一方的...
关键词: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 朱可夫 “反党”集团 
从解密档案看美苏当年围绕尼克松访华进行的博弈被引量:1
《西伯利亚研究》2017年第3期74-81,共8页徐隆彬 
1971年7月中美达成的尼克松访华协议引起苏联的忧惧,为了消除苏联的忧惧心理,使美苏关系不因这一协议的达成而恶化,从而确保美国政府既定的"尼克松主义"的实施,美国一方面竭力向苏方表白和论证美中关系的改善决不会损害苏联的利益,另一...
关键词:尼克松 美国 苏联 中国 
试析赫鲁晓夫等人联合打倒贝利亚的原因
《西伯利亚研究》2016年第6期52-58,共7页徐隆彬 
贝利亚对内务部的控制和内务部权力与职能的膨胀,以及他对其他领导人的蔑视与监控,引起了赫鲁晓夫等人的疑虑和愤怒,促使他们逐渐走上了反对贝利亚的道路,而贝利亚对一些历史案件的重审和平反又引起了赫鲁晓夫等在"大清洗"年代都曾滥杀...
关键词:赫鲁晓夫 贝利亚 苏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