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霞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动力机制文学创作沉溺身体欲望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小说评论》《唐都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身体羞感的价值体系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66-168,共3页李清霞 
羞感是人类特有的情感现象,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羞感的生物学价值、道德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个体及其个体价值的一种自我保护感,它可以有效地阻止无爱的性行为,抑制性本能的冲动,是造就高贵而且可能的人的类型的重要辅助力。
关键词:羞感 身体羞感 性羞感 性爱 
生命:从灿烂走向平庸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23-127,共5页李清霞 
《桃之夭夭》宽厚地讲述了笑明明、郁晓秋母女平凡琐碎而又艰难的人生,企图用郁晓秋平实的生命存在来对抗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她美丽健康,待人真诚而又乖巧,善于适应环境,对一切都随遇而安,但她的“无为”是一种被现实生存环境压倒的恐...
关键词:桃之夭夭 郁晓秋 无为 平庸 
自虐,生命存在与延续的方式——《白鹿原》中鹿氏父子的精神内质透析被引量:4
《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145-148,169,共5页李清霞 
自虐是受虐者在面对强大生命力或生存压力时无奈的表现,是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心理或行为。它使弱者巨大的痛苦得以缓解与释放,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对于生命力强悍的人来说,自虐是其生命的放纵与狂欢。在《白鹿原》中,自虐是鹿兆...
关键词:自虐 卧薪尝胆 吴越文化 白鹿 鹿氏父子 
审慎的态度 冷静的批评——2004年《白鹿原》研究综述被引量:2
《小说评论》2005年第4期93-96,共4页李清霞 
关键词:长篇小说 《白鹿原》 中国 文学评论 原型意象 人物形象 
心迹·突围·和谐——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
《唐都学刊》2004年第5期18-21,共4页李清霞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是一个新的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文风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其创作动机的变化,即个体精神的困惑压抑和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其文学创作的最主要的动力。
关键词:贾平凹 文学创作 动力机制 心迹 精神 和谐 
论贾平凹笔下“性”的符号意义
《唐都学刊》2002年第4期86-90,共5页李清霞 
贾平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主要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 ,是作为文化符号出现的 ,是众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试图通过对变态的男性社会中男人性的压抑、退化及其性与爱的背离来表现城市文明对生命个体的压抑以及作家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关键词: 符号 意义 男性社会 
童年生境与生存压力——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一)被引量:1
《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123-126,共4页李清霞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贾平凹的个体发育及其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文章认为商州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是作家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而生存压力则是作家进行自我选择继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生境 生存压力 动力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