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意象

作品数:385被引量:58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萧兵雷锋莲王立弓晓瑜程金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民俗与传说的人鱼共生之道——以浦源村鲤鱼溪为例
《炎黄地理》2025年第2期167-169,共3页张誉文 陈李彦庆 
鱼的形象在文化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从最初的图画形态发展成为象征性的符号,再演变为文人墨客笔下的艺术意境,其形象的演变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界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追求。随着文化演进,鱼形融入艺术创作,成为内涵丰富、...
关键词:文化演进 原型意象 寓意深远 艺术创作 民俗文化 艺术意境 共生 鲤鱼溪 
蒙古族神话《神箭手埃尔希》文化意象的心理分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陈慧媛 刘春辉 萨仁通拉嘎 余微 
2022年赤峰学院“深化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CFXYZL2221)。
本文以蒙古族神话《神箭手埃尔希》为例子,通过“多重证据法”和“原型分析法”深入分析故事中的文化英雄心理及象征。在意识水平上,神话故事中包含了人、神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先民在战胜自然过程中无畏的英雄主义...
关键词:蒙古族神话 原型意象 文化原型 心理分析 
意象共蕴、隐喻创设与转喻递归:新主流电影的视觉修辞探微
《东南传播》2024年第11期72-75,共4页金鑫 于沛立 
2023年度陕西省丝路电影与丝路文化理论研究基地课题一般项目“丝绸之路题材电影的陕西民俗文化表达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SLJD03)成果。
视觉修辞随着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跃升为不可或缺的理论范式与分析方法。影像通过视觉话语的有意识建构和策略性生产能够达成与观者沟通、对话、劝服的目的。作为具有强烈修辞属性的视觉媒介,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经由视觉意象的铺陈共蕴、...
关键词:视觉修辞 新主流电影 原型意象 视觉转喻 视觉隐喻 
原型批评视域下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内涵解读
《语文学习》2024年第11期39-43,共5页余树财 
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以意象表现为基础。很多意象,如月亮、黄昏、钟声、细雨、柴门等,经过诗人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沉淀凝聚成具有原型意义的经典意象,这些意象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心灵世界,成为民族心理和精神的镜...
关键词:原型意象 原型批评 原型意义 《红烛》 意象表现 意象内涵 心灵世界 闻一多 
中国原型叙事概览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50-55,共6页古振思 
原型意象是中国叙事取之不尽的重要素材,比如神话、英雄、图腾、巫术仪式等原型在人们的叙事中展现出奇幻的想象色彩,反映出原始先民对世界的朴素思考。与此同时,透过这些原型叙事,可以体察到他们独特的类比、象征以及置换变形的思维方...
关键词:原型意象 原型批评 原型叙事 
《西游记》中的五行原型意象
《读天下》2024年第43期0025-0027,共3页张雅歌 
论潘军小说《独白与手势》与戏曲的因缘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9-53,共5页赵修广 
淮北师范大学资助项目“潘军小说中的戏曲因素”。
《独白与手势》叙说艺术家“他”(“我”)张扬生命意志、躬行爱的多元实践、致力艺术创造的生命历程。其中蕴含系列原型意象、戏曲因素,与作品主题建构、人物塑形、叙事结构与节奏、场景意境等存在密切关联。取法西洋现代小说、电影与...
关键词:潘军 《独白与手势》 原型意象 戏曲戏仿 叙事节奏 
吕翼小说《马嘶》中“马”的原型意象研究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何欢 
吕翼小说《马嘶》中的“马”意象是健硕自然的生命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精神象征。从四个角色研究小说中“马”的原型意象:“马”是人生命运的转折,“马”是具象化的马铁,物性“马”是对生命力量的向往,灵性“马”是...
关键词:吕翼 《马嘶》 原型意象 马意象 
“红色经典”诗性隐喻的原型意象与中华文化传承
《新华文摘》2024年第17期163-163,共1页
李茂民在《东岳论丛》2024年第5期撰文指出,“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红色经典”,在于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诗性隐喻,如用光明/黑暗隐喻新社会/旧社会或革命力量/反动势力,用太阳/红色/红旗隐喻共产党/革命的胜利,用中心/边缘隐喻...
关键词:红色经典 原型意象 艺术张力 文本建构 革命力量 诗性隐喻 文化传承 形象生动 
“红色经典”诗性隐喻的原型意象与中华文化传承
《东岳论丛》2024年第5期13-21,191,共10页李茂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红色经典的跨文本研究”(项目编号:16AZW003)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红色经典”具有颤动心灵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其独特的太阳/光明、中心/边缘的诗性隐喻。这种诗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本建构要素,隐喻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像太阳的升起那样不可阻挡。...
关键词:红色经典 诗性隐喻 原型意象 中华文化传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