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隐喻

作品数:82被引量:15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徐春英牛宏宝汪虹罗芳春单丽雯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贵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村上春树的落差式隐喻——以《挪威的森林》为例
《中国外语》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韩涛 王文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外多语种词汇语法功能视角对比研究”(编号:22JJD740010)的阶段性成果。
村上春树以文体著称于日本文坛,其作品有大量隐喻用法。以往研究认为,其中很多隐喻背离了隐喻原则,被称为落差式隐喻。本文运用认知隐喻学相关原理,考察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的隐喻表达,主要发现有三:(1)过去学界对落差式隐喻的分...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落差式隐喻 诗性隐喻 概念合成 隐喻基础 
诗性隐喻与文学创作互鉴研究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4年第2期228-246,共19页孙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2021年度科研招标重点项目“约翰·济慈十四行诗的当代隐喻学阐释研究”(CSY2021ZD02)的阶段性成果。
文学何以表达诗情画意、抒发思想感触,便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寓教于乐或道德训化,这是中西方文学界炙手可热的课题。与中国文学善用赋比兴进行多元创作不谋而合的是,西方文学对隐喻同样情有独钟。诗性隐喻依靠作者出类拔萃的认知能力和栩...
关键词:诗性隐喻 诗性意义 文学创作 深层理据 
“红色经典”诗性隐喻的原型意象与中华文化传承
《新华文摘》2024年第17期163-163,共1页
李茂民在《东岳论丛》2024年第5期撰文指出,“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红色经典”,在于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诗性隐喻,如用光明/黑暗隐喻新社会/旧社会或革命力量/反动势力,用太阳/红色/红旗隐喻共产党/革命的胜利,用中心/边缘隐喻...
关键词:红色经典 原型意象 艺术张力 文本建构 革命力量 诗性隐喻 文化传承 形象生动 
生命意识、历史叙事与人类困境——墨白《梦游症患者》中的诗性隐喻
《中州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袁昊 
《梦游症患者》作为墨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呈现出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先锋性,其中对于历史和生命的冷静思考,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细腻剖析,形成了其小说情感强烈却又冷静克制的诗意笔调。在这部充满隐喻的作品中,作者借用色彩和温度将人物...
关键词:《梦游症患者》 先锋小说 历史叙事 生存困境 诗性隐喻 
“红色经典”诗性隐喻的原型意象与中华文化传承
《东岳论丛》2024年第5期13-21,191,共10页李茂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红色经典的跨文本研究”(项目编号:16AZW003)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红色经典”具有颤动心灵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其独特的太阳/光明、中心/边缘的诗性隐喻。这种诗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本建构要素,隐喻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像太阳的升起那样不可阻挡。...
关键词:红色经典 诗性隐喻 原型意象 中华文化传承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诗性隐喻的解读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5期604-607,共4页刘瑛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产生的基础和核心内容。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SAT),Searle继承并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SAT),且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SAT)。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诗性语篇隐喻的解读,旨在揭示诗性语篇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和言外...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诗性语篇 隐喻 
论《回响》中的诗性隐喻构建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6期188-193,共6页林雪皎 
《回响》是作家东西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与之前广受关注的《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等作品一样,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引起了读者对于现代都市人精神困境的关注。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东西以《...
关键词:精神困境 《人民文学》 《篡改的命》 审美意蕴 《后悔录》 卷首语 诗性隐喻 现代都市人 
宋代闺怨仕女图中水意象的诗性隐喻与隐性叙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02-107,共6页王宗英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SD007);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2022DF014)。
文学与绘画的某些门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跨媒介的钩联与融通。宋代闺怨仕女画与诗词的同意象互文互构,既是长期以来文学对绘画的强势影响所致,也是宋代细腻婉约的时代文艺风格使然。本文以《绣栊晓镜图》和《妆靓仕女图》为例,...
关键词:水意象 闺怨仕女画 诗性隐喻 隐性叙事 跨媒介 
寒夜不冻港--解析《穷人》的诗性隐喻
《年轻人(A版)》2023年第5期60-61,共2页瞿梓萌 
寒夜、飓风、冰霜、巨浪,可怖的黑暗笼罩苍穹之下;炉火、食具、床帐、孩童,温馨盈满小屋之内,摇晃的窗悄然隔绝开截然不同的两重世界。托尔斯泰借由诗性化的隐喻表达书写现实批判的深刻话题,通过强烈的对比张力凸显人性的永恒主题。小...
关键词:现实批判 底层民众 诗性化 盈满 乐观积极 寒夜 诗性隐喻 俄国沙皇 
认知诗学视域下泰戈尔诗歌中的隐喻构建和主题探析
《今古文创》2023年第3期34-36,共3页丁雯 
认知诗学是一门兼容了认知科学与文学优势的新兴学科。本文以认知诗学为研究视角,选择了泰戈尔的作品为分析文本,对其中的隐喻使用和主题建构进行了探究。发现泰戈尔善于使用植物隐喻,并借诸多自然界中的微小事物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死、...
关键词:认知诗学 泰戈尔 诗性隐喻 思想主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