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内涵

作品数:76被引量:4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洪严亮缪倩冯达王勇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原型批评视域下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内涵解读
《语文学习》2024年第11期39-43,共5页余树财 
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以意象表现为基础。很多意象,如月亮、黄昏、钟声、细雨、柴门等,经过诗人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沉淀凝聚成具有原型意义的经典意象,这些意象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心灵世界,成为民族心理和精神的镜...
关键词:原型意象 原型批评 原型意义 《红烛》 意象表现 意象内涵 心灵世界 闻一多 
借意象悟诗理——以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教学为例
《湖北教育》2024年第32期53-54,共2页万鹏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选编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我爱这土地》能凸显诗人创作的独特性。阅读这篇经典诗作,教师可以从意象切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表现思想与感情方式的独特性。一、明确意象内涵,进入诗歌意境以...
关键词:诗歌意境 现代诗歌 客观物象 诗人创作 中心意象 意象内涵 艾青诗歌 情感共鸣 
论唐诗对萱草意象内涵的继承与开拓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51-54,共4页刘书含 王宏林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21-CXTD-06)。
在诗歌中最早描写萱草的是《诗经·卫风·伯兮》,其初始内涵是忘忧。此后,萱草意象在诗歌中广泛出现。唐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萱草诗,对萱草意象的内涵进行了创新性的开拓与整合。除“忘忧”内涵外,唐诗中的萱草又拓展出以萱草指代母亲,...
关键词:萱草 唐诗 忘忧 孝亲 
观形与悟理:华嵒《天山积雪图》图像叙事研究
《艺术研究快报》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林赛娅 
华嵒一生跌宕起伏,常通过绘画作品自喻,晚年所创的《天山积雪图》就是典型代表。独特狭长的构图呈现、夸张流畅的画面形象为作者的自我表达奠定基础,画面中的各意象隐喻,皆能体现华嵒所追求的文人修养。本文以《天山积雪图》个案视角切...
关键词:华嵒 《天山积雪图》 表象特点 意象内涵 
浅析陶艺创作中的意象之美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第5期6-7,共2页刘金钰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学会了烧制陶器,形成了最初的审美观念,同时,“意象”作为中国经典美学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不断地参与在陶艺创作之中。文章围绕着意象表达与陶艺创作相结合的内容、形式等展开,从不同角度分析艺术作品...
关键词:意象表达 陶瓷艺术 意象内涵 
萧绎宫体诗意象研究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14-118,共5页孙安 
宫体诗是兴起于南朝梁时期的新型诗歌,多为宫廷、女性和情爱题材,风格绮艳,骨气纤弱。萧绎一直被视为宫体诗代表作家,实际上他尊崇儒家学说,不同阶段的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多样化活动影响,最终形成了雅俗兼具、清新婉丽的诗风,与正统宫...
关键词:萧绎 宫体诗 意象内涵 艺术特点 
历代诗文中的“徂徕”意象内涵探析
《泰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王世玥 
自《诗经·鲁颂·閟宫》以来,“徂徕”二字就常见于古代诗文之中,随着历代文人的不断使用而逐渐意象化,渐渐具有了超脱于地理方位之外的文化符号意义与价值,唤起人们心中对于名山苍松的深美联想。“徂徕”作为诗文意象,有产松之地、仙...
关键词:徂徕山 意象 地域文化 
鲁迅《呐喊》疾病意象的启蒙指向
《鲁迅研究月刊》2023年第12期65-68,82,共5页杨文佩 
鲁迅学,是当代文学研究界的显学,其作品中的各种文学思想以及意象内涵早已被学界反复论证。不论是从鲁迅的小说、杂文、书信,又或是其他文体,都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国民的关注,他以深沉、深邃的眼光注视着国民、民族、国家的“疾病”,试图...
关键词:《呐喊》 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学 底层民众 意象内涵 文学作品 自我觉醒 疾病意象 
中西方绘画中的镜像造景及其意象内涵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3年第8期21-23,共3页单思颖 
在我们眼中,镜子作为一种成像的工具有其独特的神秘色彩,而镜像中营造的世界可以给人带来“似真非真”的视觉、心理感受,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与好奇。分析不同时代画家作品中镜像表达出的不同绘画观念与意识形态,以及在使用镜像创造画面...
关键词:镜像造景 作用方式 意象含义 
诗歌教学画面建构及意象内涵之思辨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第10期15-17,共3页陈鹏良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式,提升初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2-413)成果之一。
“歌言志、诗传情”,诗歌教学重在阅读鉴赏中建构画面,在梳理探究中习得方法,在表达交流中体会情感。借助联想和想象,在朗读中感知形象;抓住意象意境,在构图中理解诗意;凭借主题主线,在思辨中明确思想。唯如此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
关键词:诗歌教学 联想想象 画面构建 品读思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