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国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救济学术权力权力关系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理论》《行政与法》《云南行政学院学报》《金陵法律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院推进多元化纠纷机制改革的路径——兼论司法结构与多元解纷结构的关系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10期99-102,115,共5页杨雅茹 潘爱国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历史任务,且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法对各类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其多方面设置的科学合理对于案件的公平,公正是极为有利的。本文以眉山会议为主要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分...
关键词:法院 多元纠纷机制 司法结构 
西方国家选举中的“负面竞选”初论
《岭南学刊》2017年第1期76-83,共8页潘爱国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香港特首选举中的"负面竞选"研究>(编号:CLS(2014)C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方国家选举中的"负面竞选"具有久远历史。"负面竞选"是选举竞争的必然产物,是"选战"重要手段和方式。"负面竞选"的功能并不都是负面,"负面竞选"也存在正面功能。"负面竞选"除对选举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以外,它还存在"溢出效应"。加强对...
关键词:选举 负面竞选 比较研究 
论德国宪政体制中的“防卫性民主”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72-81,共10页潘爱国 
德国宪政体制中的防卫性民主表明民主需要"防卫",这是因为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因而民主面临着被专制"反否定"的危险;民主是对自由的保障,而缺乏限制的自由必然会危及民主本身;而传统的反"多数人暴政"制度设计并不能消除"反民主"的行为...
关键词:防卫性民主 宪政体制 德国 
论行政合同之功能与救济被引量:3
《行政与法》2014年第10期91-96,共6页潘爱国 
行政合同兼有行政性与合意性的特征,其拓展了行政管理手段,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行政目的及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具有控制行政权力、减少和避免行政纠纷的功能。因此,行政合同既要适用行政法,又要适用民法。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对行政...
关键词:行政合同 合意性 行政性 
论城乡社区建设中的硬法、软法综合规制被引量:2
《金陵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145-160,共16页潘爱国 
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城乡社区建设的规制依据既有硬法也有软法。城乡社区建设领域的硬法和软法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功能,其中硬法规制主要体现为政府规制,而软法规制则体现为自我规制。从规制的实际效果来看,硬法规制和软法规制...
关键词:社区建设 硬法 软法 
行政指导的功能与救济
《法制与经济》2014年第2期53-55,57,共4页潘爱国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是在市场经济发展面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双重缺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行政指导具有给付行政模式的非权力性、非强制性的典型特征。行政指导也是行政民主化的产物,它将传统行政行为的"命令——服从"模式转...
关键词:行政指导 功能 救济 
传导、主导与领导:行政主导体制的三个面向——以澳门特区为对象被引量:1
《岭南学刊》2014年第1期76-81,共6页潘爱国 
行政主导体制是基本法对特区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特区政治制度实际由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两个层面构成,而每一层面又可再划分为不同方面。行政主导体制在这些不同方面具有不同作用与功能。在"一国两制"的宪政体制框架下,行政主导体制存...
关键词:行政主导体制 传导 主导 领导 
论行政法法源的功能与适用被引量:2
《行政与法》2014年第1期90-94,共5页潘爱国 
行政法法源具有分散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行政法法源的功能在于为行政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和为法官"找法"设定路径。行政法法源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和新法优于旧法是区分行政法法源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行政法 法源 效力等级 适用原则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与完善被引量:2
《学理论》2013年第21期1-5,共5页潘爱国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在制度建构、体制革新与机制健全三个层面上展开。制度建构层面需要从单一的政府问责扩展到党政一体化问责,从制度要素建设转向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加强行政问责的组织机构建设;体制革新层面需要强化各级人...
关键词:行政问责 制度建构 体制革新 机制健全 
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危机的成因与对策被引量:1
《学理论》2013年第36期187-190,共4页潘爱国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资助
高等教育质量危机从内涵和外延上可以划分为人才培养质量危机和高等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危机两个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危机的原因在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未能理顺;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过程中教育质量并未能得...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危机 成因 对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