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华

作品数:14被引量:1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铭文兵器三晋古文字晋系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古文字研究》《学术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训诂与阐释:商周铜器铭文研究的视角与佐证
《学术研究》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秦晓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出土文献的殷商西周词汇比较研究”(24BYY00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汉语史视野下商周金文词汇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研究”(GD24XZY02)的阶段性成果。
“训诂阐释学”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对文献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当前学者多从传世文献的角度出发,探讨“训诂阐释学”的理论及方法。本文以商周铜器铭文为研究对象,探讨将“训诂阐释学”与商周铜器铭文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将“训诂阐...
关键词:训诂 阐释 训诂阐释学 铜器铭文 
魏晋六朝诗对“赠物寄情”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1
《珠江论丛》2020年第2期315-327,共13页黄晓珊 秦晓华 
“赠物”行为古已有之,而其中寄托的情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丰富,使“赠物”成为诗人寄情、抒情的重要手段。魏晋六朝诗的“赠物寄情”主题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所赠之物、收赠双方时空距离及所寄寓之情感皆有所转变,体现了...
关键词:魏晋六朝 赠物诗 赠物寓意 赠物寄情 赠物抒情 
战国三晋兵器铭辞格式特点研究被引量: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67-73,共7页秦晓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金文集成"(13JZD029)
战国时期三晋兵器铭辞格式有其共性,即"令+工帀+冶"的铭文格式为三晋共有。赵、魏两国虽然都有两级监造的款式,但赵国未署冶名,而魏国的督造者未出现。三晋"库"的设置各不相同,"库"为韩国所特有,赵国以相邦督造的兵器仅见左、右库,而且...
关键词:三晋 兵器 铭文 
东周晋系兵器铭辞格式及相关制度研究被引量: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64-168,192,共5页秦晓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金文集成"(13JZD029)
晋系有铭兵器可分为非纪年兵器与纪年兵器。战国三晋纪年兵器的铭辞格式有多种类型。晋系兵器铭文经历了由物勒主名到物勒工名的转变,而物勒工名又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铭辞格式的变迁与三晋的相关制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晋系 兵器 铭文 制度 
说“娃”被引量:1
《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秦晓华 
主要考察"娃"词义演变的轨迹:"娃"最早为方言词语,本义为美丽,且特指女子貌美。唐以前用例较少,唐代至元代数量增多,但仅出现于诗词、戏曲当中,应用的范围较窄。唐代,"娃"开始了低龄化的倾向,和"小孩"产生了一定联系,虽然开始仅表女性,...
关键词:“娃” 常用词 引申 
赵国货币地名考证三则
《古文字研究》2012年第1期462-465,共4页秦晓华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资助项目“东周晋系文字资料研究”(GD10YZW08)阶段性成果。
一、■直刀补证战国直刀货币中,有一种面文作如下之形:■(《大系》3874)■(《大系》3873)对于这类货币的面文,郑家相谓:"文曰城。按城即王城,今河南洛阳县西北九里。"①许多学者,如黄锡全先生②、吴良宝先生③也都释为"城"。
关键词:河南洛阳 地名考证 黄锡 
东周晋系兵器札记三则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5期6-8,共3页秦晓华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晋系文字资料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包括三则札记:一是将六年■司寇戈之■释为"欦",读为阴,定戈为魏国兵器;二是根据战国时期上洛的归属,廿八年上洛戈应为魏惠王前元二十八年所造;三是根据栾左库戈的形制与晋公戈、虢太子元徒戈等兵器相似,而将两件栾左库戈定为春秋...
关键词:东周 晋系文字 兵器 
三晋古玺考释两则
《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5期102-103,共2页秦晓华 
The paper includes two reading notes.The first one suggests that the character of ‘’ should be explained as ‘guang’(光) and read as ‘huang’(黄).It should be the name of a place between the Zhao and Wei states in...
关键词:三晋 古玺 
“各(格)”、“至”、“到”的演变与更替被引量:1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2-13,共2页秦晓华 
通过对表"来、到达(处所)"义"各(格)"、"至"、"到"的考察,认为商周口语中,"至"已占绝对优势,至于金文"各"用例较多,显然是由于金文典雅庄重的风格所致。"到"是"至"的分化字,《诗经》中虽已出现,但用例罕见。传世文献中,"到"和"至"的竞...
关键词:“各(格)”、“至”、“到” 词汇演变 
古文字与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秦晓华 
近些年来,由于古文字材料的大量出土,引起了书法篆刻界的广泛关注,仿效出土古文字字体进行创作的越来越多,怎样处理好古文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书法创作如何从古文字中吸收营养,乃是当前篆书创作颇具讨论价值的问题,本文即想从这...
关键词:古文字材料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书法篆刻 出土 篆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