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宇

作品数:7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更多>>
发文主题:假声男高音声乐唱法混合声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教育》《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黄河之声》《艺术评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声乐教学中教师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之我见
《艺术教育》2011年第8期81-82,共2页胡新宇 
声乐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解决声音问题,而且是全方位展现教师驾驭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过程。要想达到提高学生声乐水平的预期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综合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理念 辩证关系 审美观点 
如何把练声与歌唱相结合
《黄河之声》2010年第2期43-44,共2页胡新宇 
练声与歌唱相结合是唱歌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想提高自身演唱作品的技术和水平,就有必要对二者相结合的技巧进行探索。本文主要阐述了练声与歌唱相结合的具体措施,把握好这一环节,对每个人歌唱艺术生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母音 感觉 技术水平 歌唱共鸣 气息运用 音乐修养 歌唱姿势 生理机能 
意大利元音“i”在声乐技巧中的作用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109-110,共2页胡新宇 
意大利元音“i”(国际标准音标[i])音是意大利美声训练中最古老的辅助练声的方法之一,也是声乐家们更高技巧所必须掌握和发展的必备技巧之一。无论简单、复杂的的音符、音高,还有纷繁复杂语系的语言,对于美声的要求来说,“i”音发出的...
关键词:意大利元音“i” 打开喉咙 过渡声区 
“面罩”是一种“假象”
《艺术评论》2007年第4期74-75,共2页胡新宇 
我国声乐界一贯讲究追求的所谓“头腔共鸣”不等同于西洋唱法中经常提到的那个“面罩共鸣”概念。所谓“头腔共鸣”指的仅是头腔部位产生的共鸣,它或可具有延展性,使之通达鼻腔、口腔、咽腔、喉腔、胸腔,进而随之产生“共振”,可这...
关键词:假象 面罩共鸣 头腔共鸣 西洋唱法 延展性 概念 共振 声乐 
关于声乐中的哼鸣技巧被引量:3
《黄河之声》2007年第3期70-72,共3页胡新宇 
哼鸣做为声乐最基础的练习,也是声乐家们更高技巧所必须掌握的和发展的必备技巧之一。声乐中很多技巧的运用,实际上是相互平衡的关系。比如说打开喉咙,与哼鸣就是相互权衡的。涉及这些方面的技巧问题,哼鸣在声乐技巧和演唱实践中永远是...
关键词:闭口哼鸣 开口哼鸣 共鸣点 集中位置 假声(Falsetto)的“半声”(Mezzavoce) 
关于真声、假声、混合声之我见被引量:3
《黄河之声》2007年第4期84-85,共2页胡新宇 
美声时代的男高音普遍运用以“咽音”为核心的唱法。直到法国的杜普雷带有的胸声C3在歌剧里成功的运用,“掩盖的胸声”和降低喉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不论是什么唱法,在过渡声区向上普遍使用了以真声为基础的高音唱法。20世纪...
关键词:假声 真声 混合声 男高音 声带 声音 唱法 发声 运用 真假 
浅谈古典美声对现代男高音教学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艺术评论》2006年第12期78-79,共2页胡新宇 
关键词:男高音 美声 古典 借鉴 教学 CD唱片 60年代 单声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