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伟江

作品数:34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主题:方法论唯物史观西方政治学辩证法唯物论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天府新论》《理论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绿色中国》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思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思维底座
《经济》2024年第11期10-16,共7页薛伟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更好宣传并推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唱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音,《经济》杂志特别策划“十‘新’看中国式现代化”系列专栏,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特别策划 思想共鸣 底座 新思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绿色中国》2018年第19期54-57,共4页薛伟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所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人类社会发展 
不准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
《理论导报》2016年第12期6-7,共2页仲伟 薛伟江 
《准则》明确提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这是聚焦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作出的重要规定,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项重要内容。实言兴邦,假话误国。列宁曾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
关键词:讲真话 党内政治生活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被引量:3
《先锋》2016年第2期28-30,共3页薛伟江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理念始终引导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日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紧扣发展脉搏,回应时代挑战,进一步提出了以共享发展为目的和归宿的"五...
关键词:社会科学 目的性 协同规律 十八届五中全会 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理念 
加强党的建设是塑造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被引量:1
《理论动态》2011年第25期27-32,共6页薛伟江 
一、民营企业以党建为魂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探索 (一)将党的思想政治要求转化为具有企业语言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 在实践探索中,一些企业尝试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 中国特色 党的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 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经营理念 实践探索 生产经营管理 
以党建为魂建设民营企业文化
《理论动态》2011年第20期30-35,共6页薛伟江 
随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日显重要。近年来,一些大中型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升级过程中,开始自觉地探索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径。我们通过对一些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调研,...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 企业党建 企业文化建设 党的建设 国民经济 民营经济 企业发展 工作日 
坚持党校姓党原则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要关系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冯秋婷 薛伟江 
坚持党校姓党是我们党对党校办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对党校办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党校工作者做好党校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总要求。要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就要注意处理好党校姓党与党校名校的关系;坚持党校工作的优良...
关键词:坚持 党校姓党 处理 关系 
当代西方政治学的方法论转变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薛伟江 
当代西方政治学方法论的转变,更新了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这些转变包括: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形式分析转向以政治实践为基础的现实分析,由静态的线性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政治过程分析,既重视由微观个体行为的互动所形成的宏观...
关键词:西方政治学 方法论 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鞍山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6-7,共2页薛伟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重要共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做出的理论判断和总结,更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建设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被引量:3
《理论前沿》2006年第19期13-14,共2页薛伟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肯定社会个体间的差别和社会分工,是充满自由竞争活力的多元社会;必然强调社会个体间的协作和社会公正,是洋溢着互助友爱精神的民主社会;必然倡导社会个体间的诚信与社会安定,是推崇有序规则意识的法治社会;必然重...
关键词:和谐社会 科学内涵 基本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