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环多胺手性二氧大环多胺糖苷抗肿瘤活性糖酯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化学试剂》《有机化学》《合成化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川芎嗪哌嗪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化学试剂》2006年第9期513-514,569,共3页薛鹏 吕国凯 程先超 刘新泳 
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资助项目(济青科2003-12);山东省医药卫生1020计划项目(卫20041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3C11)资助项目
以川芎嗪三水合物为原料,经氧化、酰化、水解、卤代和烃化反应合成了4个川芎嗪哌嗪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川芎嗪 川芎嗪哌嗪衍生物 合成 表征 
手性二氧大环多胺铜离子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有机化学》2003年第z1期279-,共1页袁泉 薛鹏 傅恩琴 吴成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272045)资助项目.
  含氧大环多胺是一类含有酰胺结构的特殊的大环多胺,兼有寡肽和大环多胺的双重结构特征,是一类性质独特的大环配体.由于其可以根据不同的质子化状态与不同的分子、离子选择性配位,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Kimura等对于非手性的含氧大环...
手性二氧大环多胺镍离子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有机化学》2003年第z1期280-,共1页袁泉 薛鹏 傅恩琴 吴成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272045)资助项目.
  大环酰胺兼有寡肽和大环多胺的双重结构特征,是一类性质独特的大环配体,与大环多胺相比,该类配体对金属离子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并能稳定高价态的Cu3+和Ni3+.Kimura等[1]的研究发现十六元二氧大环五胺的镍配合物在室温就可以将苯氧化...
含磺酰胺侧链的二氧大环多胺的合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S1期523-523,共1页薛鹏 傅恩琴 吴成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大环多胺 磺酰胺 铜(Ⅲ) 镍(Ⅲ) 配合物 环境科学 侧链 电化学传感器 二氧 电化学性质 
用于手性识别的大环多胺的合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S1期525-525,共1页薛鹏 傅恩琴 吴成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大环多胺 手性识别 环境科学 非对映异构体 空间相互作用 电化学识别 葡萄糖衍生物 氢键相互作用 武汉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二茂铁大环化合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化学通报》1999年第5期20-25,43,共7页傅恩琴 王国超 薛鹏 高翠琴 吴成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概述了氧化还原型大环化合物的特点。
关键词:二茂铁基 大环化合物 电化学识别 主客体 
两种二茂铁甲基二氧大环多胺的电化学性质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2期171-176,共6页方茂海 高翠琴 傅恩琴 薛鹏 吴成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利用循环伏安法对我们新设计合成的两种二茂铁甲基二氧大环多胺化合物——1-二茂铁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三烷-5,7-二酮(简称FcCH2L1)和1-二茂铁甲基-1,4,7,11,14-五氮杂环十六烷-3,1...
关键词:二茂铁甲基 二氧大环多胺 FcCHzL1 电化学性质 
糖苷合成研究(Ⅶ)──1-O-β-D-芳酰基-2,3,4-三-O-乙酰基葡萄糖醛酸甲酯的合成及其生物学活性被引量:6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3期327-331,共5页孙昌俊 王义贵 李洪祥 戚聿新 陈再成 薛鹏 
以相转移催化法使2,3,4-三-O-乙酰基-1-溴-1-脱氧-α-D-葡萄糖醛酸甲酯与取代呋喃甲酸,取代苯甲酸反应,合成了八个糖酯类化合物,其中六个未见文献报道,所有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所证实,并...
关键词:糖酯 合成 糖苷 葡萄糖醛酸甲酯 生物活性 
糖苷合成研究Ⅵ1-β-D-(5-取代-2-呋喃甲酸)-糖酯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被引量:6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6年第3期162-166,共5页孙昌俊 王义贵 李洪祥 戚聿新 陈再成 薛鹏 
以相转移催化法使α-溴代乙酰基葡萄糖和α-溴代乙酰基木糖与5-取代-2-呋喃甲酸反应,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糖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MS所证实.
关键词:药物 糖苷 合成 呋喃甲酸 糖酯 抗肿瘤活性 
糖苷合成研究Ⅴ.2-O-烷基-5-氟脲嘧啶-O-葡萄糖醛酸苷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3
《合成化学》1994年第3期246-250,共5页孙昌俊 王义贵 胡为峰 陈再成 薛鹏 张建国 徐贝力 赵耀然 王美玲 
合成了十三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O-烷基-5-氟脲嘧啶-O-葡萄糖醛酸甲酯(酰胺)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 ̄1HNMR和元素分析证实。其小化合物5a和6a经初步生物学试验证明,具有较高的抑瘤活性。
关键词:葡萄糖醛酸苷 抗肿瘤活性 糖苷反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