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江

作品数:19被引量:21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农艺性状自交系夏玉米玉米杂交种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玉米科学》《西北农业学报》《农业科技管理》更多>>
所获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1
《作物学报》2010年第12期2185-2190,共6页慈晓科 张世煌 谢振江 徐家舜 卢振宇 茹高林 张德贵 李新海 谢传晓 白丽 李明顺 董树亭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3,2006BAD01A0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60302-2)资助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直接种植法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的评估方法,为遗传产量增益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1970s—2000s期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为材料,分别于2005—2006年(试验1)以及2007—2008年(试验2)在新疆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玉米 密度 遗传 产量增益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8
《玉米科学》2010年第4期13-17,22,共6页卢振宇 李明顺 谢振江 谢传晓 李新海 李炳华 张世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69);农业部"948"项目(2006-G03)
选用我国不同年代具有较高影响力的30个玉米杂交种,系统研究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密度下其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结果表明,50年代和1970年至21世纪初的杂交种在不同试验密度下,不同年代品种间产量增益均存在...
关键词:玉米 杂交种 产量性状 品种 密度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6
《中国种业》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卢振宇 李明顺 李新海 李炳华 谢振江 张世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69);农业部"948"项目(2006-G03)
通过对我国华北地区1970-2005年审(认)定的26个玉米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株型由平展型逐渐向紧凑型和半紧凑型过渡;产量稳步提高;穗长、穗粒数和行粒数增多;穗位高有下降趋...
关键词:不同年代 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杂种优势 
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被引量:33
《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第3期781-789,共9页谢振江 李明顺 徐家舜 张世煌 
农业部“948”(2006-G3A);农业部“行业科技”项目(nyhyzx07-003);国家自然基金(30571169)
【目的】为提高中国玉米育种技术水平而探索突破方向和寻找理论依据,对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年代的回归进行研究。【方法】试验于2005-2006年在新疆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和北京顺义屯玉公司北京研究院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3个...
关键词:玉米 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遗传增益 耐密性 育种策略 
栽培因子对红小豆产量及色泽的影响被引量:12
《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第8期1-2,共2页刘振兴 周桂梅 李君 谢振江 
河北省科技厅基金研究项目(06220148)
2006~2007年以红小豆TH37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种期和钾肥施用量对红小豆产量及籽粒色泽的影响,以确定适宜播种期和钾肥施用量。结果表明:红小豆TH37的适宜播种期为6月25日.钾肥施用量为氯化钾150kg/hm^2。播种期对红小...
关键词:小豆 产量 籽粒色泽 播种期 钾肥 
利用SSR标记研究85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1
《玉米科学》2007年第6期19-26,共8页孙友位 李明顺 张德贵 肖木辑 谢振江 李新海 谢传晓 郝转芳 张世煌 
国家自然基金(30300223);农业部"948"重大专项(2006-G03)
利用均匀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70对SSR引物研究了73个国内外早熟类群玉米自交系、6份CIM-MYT标准测验种和6份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
关键词:玉米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坐标分析 
密度压力下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0
《玉米科学》2007年第4期100-104,共5页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农业部"948"项目(2003-Q03);亚洲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基金(AMBIONETICC5247B24)
对近40年25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密度下,千粒重>病株率>行粒数>穗行数>...
关键词:玉米 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华北地区骨干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被引量:13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张宝石 
农业部"948"项目(2003-Q03);亚洲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基金(AMBIONETICC5247B24)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
关键词:玉米 自交系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改良进展被引量:17
《玉米科学》2007年第2期102-106,共5页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农业部"948"项目(2003-Q03);亚洲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基金(AMBIONETICC5247B24)
2005年在北京和新疆两个生态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病株率9个农艺性状和不同年代的改良进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改良进展 
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3
《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第2期28-32,共5页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张宝石 
农业部"948"项目(2003-Q03);亚洲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基金(AMBIONETICC5247B24)
为给高产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华北地区近40年有代表性的25个杂交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农艺性状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增大,公顷粒数和千粒...
关键词:华北地区 玉米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