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舜

作品数:7被引量:22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亚热带外来种质适应性玉米群体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玉米科学》《作物杂志》《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1
《作物学报》2010年第12期2185-2190,共6页慈晓科 张世煌 谢振江 徐家舜 卢振宇 茹高林 张德贵 李新海 谢传晓 白丽 李明顺 董树亭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3,2006BAD01A0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60302-2)资助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直接种植法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的评估方法,为遗传产量增益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1970s—2000s期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为材料,分别于2005—2006年(试验1)以及2007—2008年(试验2)在新疆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玉米 密度 遗传 产量增益 
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被引量:33
《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第3期781-789,共9页谢振江 李明顺 徐家舜 张世煌 
农业部“948”(2006-G3A);农业部“行业科技”项目(nyhyzx07-003);国家自然基金(30571169)
【目的】为提高中国玉米育种技术水平而探索突破方向和寻找理论依据,对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年代的回归进行研究。【方法】试验于2005-2006年在新疆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和北京顺义屯玉公司北京研究院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3个...
关键词:玉米 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遗传增益 耐密性 育种策略 
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被引量:99
《玉米科学》2008年第6期1-5,共5页张世煌 徐伟平 李明顺 李新海 徐家舜 
中国玉米连年丰收,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但未来玉米需求会继续扩大,对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历史,中国玉米品种不断提高产量,得益于增强了抗逆(病)性。但在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思路受到困扰。育种者要重视提高...
关键词:玉米育种 机遇 挑战 
我国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展望被引量:21
《作物杂志》1995年第3期1-5,共5页刘仁东 杨秀海 徐家舜 
我国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展望刘仁东,杨秀海,徐家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一种新型玉米。从培育高油玉米的思想在伊利诺大学(简称UI)萌芽至1989单高油玉米被美国企业界接...
关键词:玉米 高油玉米 发展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被引量:28
《作物学报》1995年第5期513-519,共7页张世煌 石德权 徐家舜 康继伟 汪黎明 杨引福 
在两个源于亚热带的优质蛋白玉米(QPM)群体,中群13和中群14中,对早开花性状进行4轮混合选择,籽粒产量和植株形态特征发生显著的相关响应。1989至1991年在北京作的3年评价试验中,中群13和中群14平均每轮每亩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1.8(28.7%)...
关键词:玉米 混合选择 外来种质 相关响应 产量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Ⅰ.开花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被引量:26
《作物学报》199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张世煌 石德权 徐家舜 杨引福 康继伟 汪黎明 
用混合选择法改良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QPM)群体在我国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的适应性。经过4轮选择,中群13和中群14两个群体在北京三年试验的平均抽丝日期分别从85.1和86.9天缩短为67.5和68.8天,平均每轮提早4.1和4.5天。散粉日期的变化幅度...
关键词:玉米 外来种质 开花期 适应性 混合选择 
玉米籽粒含油量的配合力、方差成分和遗传力及其应用的研究被引量:20
《中国农业科学》1992年第6期52-57,共6页刘仁东 石德权 徐家舜 
用11个玉米自交系(其中2个高油自交系,9个普通自交系)作完全双列杂交,产生55个正交组合,按Grifing(1956)的双列杂交设计方法2进行配合力、方差成分和遗传力的研究。结论指出:1.含油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2.所有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
关键词:玉米 自交系 含油量 配合力 遗传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