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玲

作品数:32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和产业》《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华中建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以榆林市定边县为例
《科技和产业》2025年第5期54-60,共7页叶佩瑄 谢晓玲 
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专项(24JRZA101)。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着深远影响。以榆林市定边县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和强度变化特征进行时间与空间上的分析。采...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当量因子法 土地利用变化 定边县 
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23年第4期114-122,共9页康雪琴 谢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68037)。
以青海省551个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分析工具研究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分布类型为聚集型,自史前至近代各时期分布类型由聚集到分散,再趋向于聚集型。2)文物保护...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影响机制 青海省 
张掖市地表景观格局演变与空间优化研究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3年第11期56-61,共6页林欢 谢晓玲 
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JR11RA1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51968037)。
土地利用方式和时空格局变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体现,掌握土地动态特征及发展趋势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以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为基础,利用Markov模型与PLUS模型对张掖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土地利用 MARKOV模型 PLUS模型 可持续发展 
基于织补理论的传统村落共生路径研究——以卓尼县尼巴村为例
《重庆建筑》2023年第9期5-8,共4页康雪琴 谢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明收缩视角下西北地区乡村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为例”(51968037)。
在现代化冲击下,作为乡村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的传统村落在空间形态、功能组织与文化传承方面均面临着剥夺和衰落的风险。该文引入织补理论与共生理论,基于尼巴村现状肌理缺乏协调、功能空间破碎、交通系统割裂、历史文脉延续性差等问题...
关键词:传统村落 织补理论 共生路径 
历史城镇肌理评价及保护性延续研究——以“黄河第一古镇”青城古镇为例被引量:1
《重庆建筑》2023年第4期5-11,共7页燕翔宇 谢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精明收缩视角下西北地区乡村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为例”(51968037)。
青城古镇,一座文物遗产丰富、独具西北特色的历史性城镇,其2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兰州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黄河兰州段特色村镇中的代表,青城古镇在肌理延续方面存在保护不当的问题。该文以青城镇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青城古镇肌理评价...
关键词:青城古镇 肌理 评价体系 历史城镇 古城保护 
文化生态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研究——以街亭村为例被引量:2
《华中建筑》2022年第4期160-165,共6页谢晓玲 李亚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968037);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9A-033)。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盲目收缩现象开始凸显,乡村固有的特征急剧弱化,传统村落的文脉信息逐渐模糊。该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以甘肃省天水市街亭村为例,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要素的相互演进关系,为传统村落...
关键词:文化生态 传统村落 空间格局 营建环境 街亭村 
卓尼县尼巴藏寨乡土文化振兴分析
《南方农业》2021年第21期131-132,141,共3页谢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明收缩视角下西北地区乡村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为例”(5196803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介绍尼巴藏寨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基因基础上,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主体缺失、地域特色文化标识模糊等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问题,提出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
关键词:乡土文化 振兴 尼巴藏寨 
阿干镇工矿文化遗产的分类整理及保护设计思考被引量:1
《华中建筑》2020年第10期129-134,共6页谢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968037);兰州交通大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042)。
阿干煤矿是具有700年历史的兰州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兰州市工业用煤及民用燃料的主要来源,曾为兰州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对阿干镇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了分类梳理,肯定了工业遗产对阿干镇发展的重要...
关键词:阿干镇 工矿 文化遗产 保护 
棕地的重生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20期58-59,共2页仲万佳 谢晓玲 
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许多旧工业厂区被遗弃从而形成“棕地”。如何改造“棕地”,让其重新焕发活力是目前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美国纽约“高线”公园改造案例分析,以期对今后“棕地”治理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棕地改造 工业区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河西走廊沿线民族地区乡镇旅游发展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9期32-34,共3页李亚红 谢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精明收缩视角下西北地区乡村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为例”(项目编号:51968037)。
目前,河西走廊旅游发展研究主要聚焦在大尺度区域上,大都以各文化圈或各市所辖行政范围的尺度提出宏观发展策略,而忽略乡镇是发展旅游的最小单元,更是忽视民族特色乡镇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安远镇为例,分析安远镇旅...
关键词:河西走廊 民族地区 乡镇旅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